今年空调制造业难言乐观
日前,苏宁电器公布《2007中国空调行业白皮书》,称2007年中国空调行业将呈现价格“虚高”现象,但产能过剩、成本下降、高库存、内需不足、品牌整合和渠道竞争等因素将迅速拉低价格。
再祭大额采购法宝
元宵节刚过,家电连锁巨头国美电器正式对外宣布,启动2007年国美电器“金牌空调”市场,并投入150亿资金采购畅销货源,包销今年空调市场60%畅销主流机型及新品,所采购的货源几乎囊括了各厂家半数以上畅销机型。
业内人士指出,国美此次采购的特价机多,30%特价机涵盖高、中、低档全线产品;包销定制机型量大,30%的空调产品为包销定制产品。
在年初的空调淡季进行大额订单采购,以及包销具有垄断经营性质的定制机型,是国美等连锁巨头控制价格的惯用方法。
有消息称,日前苏宁电器也与空调厂家签署了全年400万台的定制包销协议,其中70%为实价机型,20%为2007年新款机型,平均价格较市场价下降15%至20%。
在对国产和合资品牌的全年战略协议签订工作中,苏宁对前者采取“价格低拉上量”的政策;而对看重品牌形象的后者,则采取了“共同高额补贴”的政策,采用向消费者赠送电费补贴等手段,以此达到拉低价格并维护市场形象的目的。
产能过剩严重
数据显示,2006年度以来,我国空调的实际产能超过了8000万台,超过了内外销市场5500万台的实际消费需求。库存方面,2005年度空调行业的库存量为702万台,2006年旺季时库存量快速上升,最高超过1300万台。经过旺季的库存消化,到2006冷冻年度结束,工厂和商家的库存总量依然超过1000万台,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值,2007冷冻年度的消化压力急剧加大。
国研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今年国内空调的总体需求增长不快,在部分一二级市场中还会出现负增长,厂家会重点开拓三四级市场。
苏宁认为,去年的高成本库存、新渠道建设的成本投入、更多的品牌投入、2006年均价提升等因素,将使国产空调第一阵营在2007年致力于引领其他品牌建立价格同盟,稳固利润指标,缓解高成本压力。
一家电连锁企业公开宣称,铜价上涨是2006年空调集体涨价的主要因素,今年铜价已经进入下降通道,原料将不再是空调涨价的理由了。而格力、奥克斯、春兰等空调企业则表示,持续多年的价格战,已使空调无价可降。
部分业内人士并不认同“虚高”说,该人士表示,虽然铜价有所下降,但空调厂家的成本已经很难再下降了。前几年空调价格战过于惨烈,为此倒闭的企业比比皆是,空调价格应有一个理性的回归。
陆刃波认为,空调厂家集中度仍不高,所以长期的“价格同盟”不可能实现,在一二级市场,价格话语权仍掌握在家电连锁手中。空调厂家的利润突破口,应该还是品牌和技术的提升。中低档次的机型、以及利润空间不大的包销定制机,总体价格还会有所下降。
世纪证券研究员蒋传宁认为,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厂商的提价行为多是短期的。价格战是正常的,但由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价格战比以前要缓和一些。
空调业会继续洗牌
东方证券研究员张小嘎认为,空调市场总体上是供过于求,铜价也有所降低,今年部分中低档次空调应会降价。2007年空调市场将逐步从价格战转向功能战,这是空调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他指出,空调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未来要取得更好的收益,环保、节能等将成为永恒的主题。虽然空调业没有大的技术革命,不像彩电行业有平板这样革命性的替代产品,但也有小的技术革新,很多厂家都推出各种新的概念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空调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呈强者恒强态势,1-2年内将会有一批二线品牌被淘汰掉,品牌会逐渐减少到10个以内。随着农村生活的城镇化和城市市场的日益饱和,空调未来的真正市场在农村。目前中国空调产量占到全球的70%,空调制造业将日益集中到中国,中国企业在空调产业方面的优势将继续保持下去。
作者:杨志刚 陈健健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