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财政预算不具体,审议便是“看了白看”
“作为第十届代表,我已参加了5年会议,从没听过代表就‘预算报告’发言……”在12日广东代表团全体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邓明义称,每年大会安排审议“预算报告”都形同虚设,且财政预算无论是数据还是用途都不具体,“你说行政消费能不高吗”?陈舒代表也称:“财政部提交这样虚化、不透明的报告给代表看,代表看了也白看,咋去监督,咋去审议,这不是蒙人吗?”(3月14日《钱江晚报》)掷地有声!邓明义等呈出的“预算报告蒙人论”,真切地一语挑破了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窗台上的那一层“挡纸”。
核心问题是如何破除“预算报告”只写钱额和单位而不阐明用途的惯例。记得将“财政预算”书面形式印发给全国人大代表人手一份地审阅,也是自去年两会才正式开始。这种从口头宣读到书面印发当然是一种审议进程上的进步,比以往众代表竖起双耳听报告,左耳进右耳出强多了。因为,它至少能让代表的双眼在“预算报告”上多停留几眼,甚至在审议过程中能叫起“板”来。
遗憾的是,诚如邓明义所言,他连续5年均没有听到这种让纳税人欣慰的“叫板”声。之所以没有出现代表审议“财政预算”时应有的查漏纠偏现象,我认为不一定就是代表履职的素养不够,而是他们在短短几天时间甚至是半天时间里,对“简明扼要”有如“数字天书”的财政金用途报告无法有效把握和分析。
毋庸讳言,按现行财政预算监督体制,每年春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向各级人大作的“预算报告”不仅太过笼统,还“水分”不少。代表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财政预算弄个水落石出甚是困难。不用说,结局都是“一致通过”。代表依法站出来手持监督与质询的“削权刀”与政府部门角力,及至做一名合格的“拧干”预算水分的“把关人”,还是屈指可数。在此审议与监督的“生态”下,便有去年我国财政支出单官车和吃饭就高达6700亿元的财政支出怪胎,便有我国行政管理费从1978年的50亿元升至2003年的7000亿元。
为此,在两会还剩下的几天时间里,笔者建议财政部应尽快回应邓明义等代表的呼声,变“走程序”式的大会审议为多层次、全方位的常态监督,在财政预算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注入阳光!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