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产业盈利能力低下受体制、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
行业毛利水平下降,外资介入研发外包已成趋势
□本报记者 唐文祺
中国医药行业在多重因素影响之下,盈利能力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昨日的论坛上,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市场投资部部长吴泉表示,中国在2006年先后三次实施了药品调价措施,在同时面对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压力等情形下,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的局面导致行业毛利水平下降。“行业效益增幅下滑的原因有多种。”他表示,“如上游成本持续高位、开工严重不足运营费用却在上升、药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都会造成这种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12.98亿元,全年呈现波浪形增长态势,但一直处于历史低位。累计亏损企业1368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累计亏损额44.6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27.37%。
据悉,目前大概有4700间制药厂拥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GMP),其中高达90%比例为中小型生产商。但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生产的药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很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充,为了解决新增产能,多数企业选择了“仿制”这一途径,从而形成市场混乱、资金不足和创新率低的恶性循环。
“西药研发资金不足,无法做出真正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产品;中药出口量很小,国际市场接受度不高,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自主研发新药的因素。中国医药企业必须采用和外资合作等方式,才能完成研发目标。”王明学向记者介绍。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20大跨国制药公司均在中国设有全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在中国最畅销的50种药品中,40种为外国制造。
“药品研发高投入高风险,随之而来的也是高收益。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但大企业则希望减少风险,因此研发外包便成为选择新趋势。”一位外资医药企业负责人表示。辉瑞制药公司全球研究开发亚洲研究总裁杨青博士认为,研发外包可以与当地最好的企业迅速建立起联系,同时利用研发投资来获得商业上的利益,从而尽快在新药市场中占据份额。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