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民调显示:近半受访者认为“大快人心” 四成多认为“背离新闻职业道德”
本报记者 董伟 方奕晗
近日,“茶水发炎”事件成为轰动一时的焦点,也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发现,6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此事的进展和真相,同时有33%的受访者通过各种渠道听说了此事。
不过,在如何评判时,参加调查的3309名受访者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近一半人认为,媒体的这次策划意在维护公众利益,算得上大快人心之举;而超过四成的人却表示,此举不符合新闻操作规范,背离了新闻职业道德,并且在事实上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展江告诉记者,“茶水发炎”事件在凸显中国医卫领域问题的同时,把新闻伦理上的冲突也引进了大众视野。“是尊崇‘道义论’,重视行为者的动机和责任,还是守定‘目的论’,强调行为带来的最终结果,在新闻领域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价值标准将决定如何评判这篇新闻报道。”
展江认为,媒体必须慎重实行经常引发争议的“新闻策划”,除非能够让公众看到明显的公共利益。
“记者用茶水泼了我们一身,我们用茶水证明我们的清白”
3月20日,中国新闻网刊登《记者用茶水当尿液送检医院化验出“发炎”》一文,立刻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该条新闻之下,相关评论就多达上千条。网友对医院、医生的怨气再次找到了发泄口。有人评论说,“茶水发炎”的实质是医德的发炎。“医院真黑、医生真狠”的言论又一次成了总结性的指控。
可是,医生们马上对此作出了反击。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在拥有几十万青年医生会员的丁香园网站,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全国92家三甲医院医生们自发组织“茶水尿常规”检测,他们回收有效报告单136份,其中检出“阳性”项目的报告单为127份,占总数的93.4%;未检出“阳性”项目的报告单为9份,占总数的6.6%。有医生说:“记者用茶水泼了我们一身,我们用茶水证明我们的清白。”
有关研究人员还解释道,茶水中检出“白细胞”和“红细胞”,与分析试纸的指示剂有关,茶水中只要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物质,就可能影响尿液潜血(红细胞)分析试纸的指示剂,从而可能产生假阳性反应,而茶水中的酚类及其他有机物,只要能与白细胞分析试纸中的重氮盐发生偶合反应,也可能产生假阳性反应。
另外,医生对患者通常实行有病假设。如果患者主诉自己不舒服,医生肯定不会怀疑他(她)是装的。况且,医院当前采用的是首诊负责制,即使检验结果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主诉开药,否则一旦出现风险,首诊医生将负相应的责任。
此后,舆论的风向开始发生变化。不少人开始反思,记者在这件事情中是否滥用了权利,采用了不适当的操作手段。“以水代尿让这起采访报道带有一种恶作剧的色彩。”一位媒体从业人员说。医务人员则指斥,记者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完全是恶意的“有罪推定”,发炎的不是茶水,也不是医生的道德,而是记者本人的心。
争论在卫生部出面评判后升级。4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针对此事表态说,让医院的尿检程序去检验茶水,无异于打乱了有具体运行环境设定的电脑程序。他还引用卫生部组织的专家研究报告说,该报道有悖于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是误导公众,不利于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生为卫生部的这句“公道话”叫好,但也有评论反对卫生部的说法。有代表性的说法是:“说‘茶水发炎’事件影响了医患关系,还不如说‘茶水发炎’事件给各医疗单位敲了警钟:行医看病丝毫马虎不得,毕竟人命关天。”
“茶水发炎”是怎么出来的
“茶水发炎”是怎么出来的?策划和报道此事的某媒体记者张××、柴××说,它源于医学专家的一句戏言。她们认为:“也许这次调查的方式值得商榷,但采用这样的方法去反映行业的问题本身也是一种悲哀。”张是此事的组织者,而柴是执行者。
据她们介绍,今年2月底,该媒体四五个记者拜访了一位医学专家。专家建议关注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事实真相,不要总在事情的表面打转。他还开玩笑说:“就是拿一杯茶水也能检验出问题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第二天,该媒体开会讨论决定,从茶水能不能检验出问题入手调查。“结果这个想法大家都同意了:这个角度挺新的。”
确定选题以后,记者们就选定了四家民营医院——那个专家的话就是针对民营医院说的,还联系了某电视台“新闻007”栏目,双方一起开始行动。
果不其然。一杯新泡的龙井在其中两家医院发现了问题——他们在茶水里验出了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诊断有炎症,医生还都开了药。为求保险,柴××等又找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为它是一家公立医院,而且是浙江省规模较大的妇科医院,在患者眼里,它有一定的权威性。”
意外的是,浙大妇院的化验结果中也赫然出现了红白细胞:“白细胞2个+,红细胞显微镜检测2到3个。”大夫当即就跟她们说,“有炎症了,尿路感染”,要求患者去挂三天盐水。
柴××又到该院另外一个医生那里做了第二次化验。结果还是一样。只不过,这次医生开出了一盒左克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五盒银花泌炎灵片和热淋清颗粒,药费70元。比第一次化验开的药,便宜了300多元。
为了排除客观因素,该媒体分别请教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教授和检测仪器方面的专家。专家们证明,第一,茶叶里不可能存在红白细胞;第二,仪器绝对可以测试出来是不是尿样。于是,文章见报。
这篇报道很快就形成漩涡,也给张××、柴××等带来不小的压力,特别是有人说她们以恶作剧的方式看医院笑话。“当初我们想得比较简单,就是想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去验证专家的看法。”“站在媒体的角度,是不会放过‘一杯茶水都能化验出问题来’这样一个新闻选题的。无论是从职业敏感出发,还是从记者职责出发,我们都有必要去探究事实真相。”
是否事关“公共利益”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是医德、医术水平下降造成的。一位受访者说:“如果说在这件事情上,媒体的做法存在某种不适当的话,大家的反应却足以说明,在更大范围内,人们认同报道所显现的东西。不然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会力挺‘茶水发炎’。”
同样,绝大多数人希望媒体在医患关系中扮演“促进者”而不是“破坏者”的角色。实际上,这次报道和以往的部分报道中的不适当,已经使一部分人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怀疑。比如,针对茶水发炎的报道,已经有42%的受访者认为,媒体的作用实际上是对本已恶化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曾对记者表示,总体上讲,媒体的医疗报道比较客观、公正、理性,特别是很多主流媒体在把握报道的量和角度上都较为恰当,但有一些不好的倾向值得注意。其中包括过度炒作、过度追求吸引读者眼球、妄下结论、不尊重医疗卫生规律。
展江则认为,茶水当尿液送检事件相当复杂,因为公共利益的成分非常之大。“如果医院真的煞有介事,从茶水中检测出白细胞和红细胞,那么民众应当不会认为扰乱医疗秩序的是媒体,而会认为该追究的是这些事关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医疗单位。公共利益应当是优先考虑的道德原则。”
不过,他也提醒说,在普遍意义上,一个报道是不是为了“公共利益”不能只由新闻工作者说了算,不能只以新闻工作者自己的判断为准,必须由全社会来监督新闻工作者在每一次隐性采访中所认定的“公共利益”,由社会舆论进行软控制,约束新闻工作者,以此防止隐性采访中发生以“公共利益”为借口的现象。本报北京4月15日电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