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健健 报道
    对于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来说,公司的资产和业绩无疑将有一定提升。 不过,国泰君安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张宇对记者表示,对于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来说,手里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以开发为主,总体看来,即使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对整体的业绩影响也不大。
    张宇分析,一般来说,有较强融资冲动的公司,一旦采用公允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就有可能出现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的情况,而租金收入的涨幅并没有房价上涨的幅度大,那么公司就会对是否采用公允模式多加考虑。
    张宇的分析恰恰指出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上市公司将面临的挑战之一。除了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之外,采用公允模式的公司业绩相对更易波动,对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也成为上市公司决定是否采用公允模式的考虑因素。
    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行政总裁爱伦·布理维先生则认为,新会计准则一方面使中国公司的业务更加透明化,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者,但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引入也是一种挑战。首先意味着公司的资产价值会上下波动,其次,在有关资产重新估价方面国内存在着人才短缺。
    实际上,公允价值的取得一直是多方面的关注点之一。按照有关规定,如果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司应对其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确定过程进行充分披露。有会计人士指出,新准则实施以后,采用公允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每次定期报告均要披露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值和对公司损益的影响。该人士表示,对于财务报告不需审计的季报、中报来说,公司是否可以采用公允模式及公允价值是否“公允”,公司内部的董事、监事等有关人士将要对此负责。另外,每年的年报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也要履行充分的鉴证程序,就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标准、计量模式选择的合理性获取充分、适当的鉴证证据。
    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士对记者表示,采用“公允价值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该人士表示,目前采用成本模式的公司是经过咨询有关方面的专家后确定的,对于以后会不会改用公允价值模式,“未来怎么变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