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科
近两年来的财富神话效应和“全民炒股”现象,不但改变了人们对财富的管理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连大家见面之间的打招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的“你吃了吗?”到现在的“你买基金了吗?”……
“这一切似乎来得太快了!”一位基金管理公司的老总曾在前段时间召开的“2007金牛基金论坛”上与笔者交流时感叹。
在深圳大盘冲过万点、沪市大盘挑战4000点、中国股市总市值突破15万亿元之际,中国股市财富暴涨的神话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尤其是2007年以来,投资热和基金热等话题一直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也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而最让“基民”们惊讶的是2007年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采取100亿元限额配售机制发售基金时,竟然引来了近900亿元的认购额,创下了基金市场认购金额的历史新高,最后认购者的获配比例才10%左右,也创下了基金采取比例配售以来的新低。同时,让“基民”们记忆犹新的则是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一天之内便发行了419亿元,创下了当时全球投资基金发展史上单日募集金额的最高记录。这些疯狂的记录让全世界都关注中国股市:2007年的中国股票市场究竟还能不能继续给“基民”高额回报?专家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的基金是不是可以闭着眼睛买?在股市火爆、基金火热中究竟是谁在轻松的赚大钱?股市非理性上涨是基金之祸端?虚拟经济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基金火爆的今天还会不会出现六年前的“基金黑幕”?……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4月29日播放的央视《对话》节目一改对话新闻人物、企业精英的常态,而在前几天,邀请了资本市场中以老年人、中学生、家庭主妇、白领阶层为代表的投资者;以中信证券、招商银行、晨星几家公司为代表的渠道与服务;以长盛基金、嘉实基金和QFII马丁可利为代表的基金公司;以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祁斌新闻,祁斌说吧)为代表的政府管理;以经济学家夏斌(夏斌新闻,夏斌说吧)和央视《证券时间》评论员老姜为代表的市场与监督等五大阵营,进行了一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现场对话,录制了一期以基金过热为主题的《基金燃烧的岁月》。我也有幸参与了这期节目,被安排在市场与监督的阵营之中,本想就上述一些问题也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但由于现场气氛极度活跃,各阵营中的代表们争相发言,阵营中的其他人很难争取到发言机会,用祁斌在节目录制结束后的话来说,“他们抢话筒抢的太厉害了,我最后差点都没机会说话了!”在对话中虽然碰撞出不少火花,但在激辩的环境下大家很难表达完整的观点,大多都是零敲碎打和技巧性的答复,而对问题的核心矛盾却缺乏具体的解析。
不过可喜的是在对话过程中,通过旁敲侧击等提问技巧和利用道具“温度计”测量市场温度等互动方式,却清晰的展现了各个阵营对目前基金热和股市热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个环节中最有意思的是投资者和市场与监督两大阵营给出了极高的温度,他们认为目前的基金和股市有些过于火热,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盲目者和泡沫;但在基金公司和渠道与服务的阵营中却出现了反差极大的低温,他们认为目前中国股市和基金规模仍然较小、发展空间很大,相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规模和中国宏观经济总量,仍然属于比例偏低,所以目前的市场气温很合适;而作为政府管理部门的代表祁斌却在这个环节中拒绝测量温度,他的理由是证监会作为管理部门不能随意干预市场和指数,更不能随意判断市场的冷热温度。他虽然拒绝了,但其意义远大于不拒绝的模棱两可,他的表态清晰的反映出了证监会的立场和态度,对市场的冷热和指数的高低,以后将不再采取行政手段等强制性调控,而且以往挥之不去的“政策市”阴影给中国股市造成严重的父爱主义情节和各种历史顽疾,目前似乎有所改观。因为,市场天生就有盲目、泡沫和非理性,追求计划经济式的完全均衡显然是不太可能,所以只有通过市场自身力量的博弈和严格监管才能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因而,各大阵营给出的不同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作为“买方”的投资者和“中立”的监督方则希望估值越便宜、投资者越理智越好;作为“卖方”的基金公司是希望市场和基金销售越热越好,以便卖更多的基金、赚更多的管理费;而作为“中介”、“媒婆”的渠道与服务部门也是希望越热越好,以便出更多的货、赚更多的佣金。所以,几方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过于偏重自我利益而忽略事实和隐瞒真相,则有损其客观形象。从这个环节中的表现来看,目前的基金公司和渠道与服务部门显然不很诚实,非要把热的说成冷的,非要拿些国际市场标准和相对规模来衡量,以成长性的幌子来掩饰眼前的现实矛盾。原因是那些遮羞布显然不符合中国现行的市场,虽然将来有日新月异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仅发展了近30年,股市的历史则更短,显然大部分人缺乏市场投资经验和风险控制意识,盲目指数普遍偏高。
最近,市场中关于基金公司“老鼠仓”丑闻和基金私自违背招股书内容等新闻不断,显然我们没有理由保证“基金黑幕”的历史不再重演。有报道称,在今年一季度中一些基金进行了调仓,很多打着“价值投资”幌子招募的基金,却纷纷减仓曾经爆炒过的大盘蓝筹股,开始联手炒作小盘股和ST股,美名其曰为资产重组之后的价值创造,等在这些重组股上建仓完毕之后,再联手上市公司进行各种真真假假的重组,然后将股价拉上天。基金们如此之举动,让ST股和10元以下的低价股仅在今年第一季度升幅就达到了70%以上,尤其是以ST长控1000%以上的涨幅让市场对此类股票更加追捧。这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垃圾股”满天飞舞的时代,而这一幕后的作手恰恰是那些追求“价值投资”的基金们。因此,在目前证监会必须加强对基金、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等狼狈为奸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让基金务必遵守招股书中的契约准则,让中介机构客观推销理财产品,切勿继续忽悠投资者。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诚信氛围下,投资者显然不能闭着眼睛买基金,不但要睁着眼睛而且还要更加理性,何况目前高位运行的中国股市也不允许投资者打盹,因为目前大多数人都是买股票型基金,所以股价的一举一动都是基金持有人利益得失的标杆。
2007年年初股市的优异表现,让人们普遍对全年充满了幻想。可是,离4000点近在咫尺的中国股市仅在一年中运行了一个多季度,其余大部分时间尚充满变数。俗话说:“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在目前股指屡创新高之际,往往提醒市场风险者和谈论“泡沫”者就成了众矢之的。而且大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往往被屡创新高的股指给麻痹了,还有那些一直在等待中国股市回调后吸货的投资者为此轮踏空懊悔不已,在股指不断泛红的现实诱惑下,也纷纷在高位介入了股票、基金,可是中国股市的好景还能持续多久?目前仍然是一个大大未知数。但是,在一个“零和”博弈的场所,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或许只是回调的时机尚未成熟,而往往回调会选择在大家都完全麻痹之后的沉睡期进行。
从近期每天震荡上扬的走势来看,在一轮小幅跳水之后就立即反攻、恢复,再隔三岔五的来一次大跳水,尔后再立即反攻、恢复,曾震惊世界的“2.27”和“4.19”行情也同样如此,没有给投资者留下悬念,只是在跳水当时给人心头一棒,然后用很多抢反弹的机会给人们以胡萝卜诱之,大玩典型的“狼来了”游戏,估计等市场中的所有谨慎者和恐慌者不再杀跌时,真正的灾难就会降临。
在股市中,人们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历史会重演,但往往历史会重新上演。最近,笔者在研究2001年股市转熊的那轮K线图时发现,当年6月底那轮真正的下跌是在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下进行,而前期每次放量跳水都没有真正跌下来,只有在数次跳水、反弹和杀跌的中小散户在高位丧失了警惕,完全高位换筹之后才真正跌了下来,而当时给市场打麻药的过程竟然持续了整整大半年,等真正跌下来之后被麻痹的投资者却很少有人杀跌,还是在习惯性的等待反弹。结果,2001年那次下跌一等就是近五年的熊市,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备受煎熬的人都没有熬到盛市繁荣的今天,再仔细观察目前股市的走势情形,会不难发现与当年打麻药的阶段是惊人的相似。
所以,希望股民和“基民”在一片欣欣向荣之际务必保持一份清醒和一份谨慎,切勿好了伤疤忘了痛,也千万别被激情燃烧的牛市给烧昏了头。
午间看盘:基金牺牲自已 为股市作出历史性贡献 消息面:目前监管层正在和有关方面草拟相关法规,以促使红筹公司加速回归A股。预计今年下半年红筹股回归将有实质性的起步...
2007-04-24 12:48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