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张献中
    证券时报记者 吴清桦
    本报讯 日前,36家财务公司在中国货币网上公布了2006年的财务报表。
    收入结构较为单一
    年报显示,多数财务公司营业收入基本来自利息收入以及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据统计,2006年35家财务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127.45亿元,其中利息收入和金融企业往来收入的总额就达到107.90亿元,约占营业收入总额的84.7%。而其他业务收入在各财务公司的情况较为不同,但是由于数值较小,或有或无,总体影响不大。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财务公司的传统收入,利息收入和金融企业往来收入处于收入构成主导地位的现状,较长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毕竟,资金主要来源于集团内部,定位于为集团内部子公司服务。
    资本市场投资收益不理想
    在2006年中国股市节节攀升的大背景下,许多财务公司都不同程度地涉足资本市场。据统计,上述35家财务公司去年投资收益总额为20.45亿元,其中航天科技财务以3.04亿元的投资收益拔得头筹。不过,华北制药集团财务、国电财务等7家财务公司年报中的投资收益为零。
    一位财务公司负责人表示,证券销售和发行资格并不是每个财务公司都有的。如果财务公司想进行这方面的业务,必须经过银监会等好多部门的门槛,复杂的环节和高投资风险让一些财务公司放弃了相关领域的投资。
    但也有业内人士透露,去年财务公司打新股颇为活跃,有很多股票还处在锁定期,因而在去年的年报中并没有体现。
    短期证券投资空间变窄
    据了解,继银监会在2004年向各大财务公司下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要求财务公司短期证券投资比例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40%之后,在2007年初银监会又颁布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虽然新《办法》规定的比例并没有变化,但是国债、金融债、央票却被划在了“短期证券”之中,财务公司的投资空间大大压缩。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银监会2007年初出台新的监管指标考核办法,就是为了防止财务公司进行高风险投资,“尤其是股票投资”,财务公司未来的短期证券投资前景堪忧。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