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今年1月~4月,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44.97万辆,占国产轿车销量的29.31%,市场占有率超过日系、德系、美系,跃居第一。
这样的消息足以让国人兴奋。虽然还只是销量上的第一,但回首中国汽车产业短短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为民族汽车产业的长足进步而欣慰。
推而观之,何止是汽车产业?IT、家电、手机……想当初,又何尝不是洋品牌(合资品牌)一统天下;而试看今日中华大地,诸多领域里的自有品牌的“保卫战”风起云涌、咄咄逼人。要知道,中国的企业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面对的可是税负不公平的二元企业所得税制、优惠条件不公平的投资环境……享受着“非国民待遇”,却实现了从替别人打工、吃点面包屑的单纯“中国制造”模式,向享受价值链更丰厚回馈的“中国品牌”模式的转型,这无疑是中国企业一次集体的质的飞跃。
然而,欣慰不能掩盖忧虑,更不能转变成盲目乐观,中国企业打造自有品牌之路,依然崎岖曲折、蜿蜒难行。
必须看到,对于“中国企业必须打造自有品牌”,虽然没人会表示反对,但内心深处对此不以为然者,以及虽深以为然、但出于眼前利润诱惑而“恕难从命”者,却大有人在。平时把“品牌是核心竞争力”挂在嘴上,可一旦能借现成的洋品牌这只鸡下出诱人的金蛋时,很多人便难以自持,要知道,让一个“自有品牌”从无到有地培育起来,不仅要面对艰难的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储备和培养,还要进行一个漫长和艰难的品牌推广过程,这一切,当然没有直接引进洋品牌来得“短平快”。
仍以汽车为例,我们还记得,在当初中国汽车业引进洋品牌时,有一种理由显得很有说服力:以市场换技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兑现加入WTO承诺的大背景下,开放国内市场无疑是大势所趋,也符合中国经济的整体利益;然而,一边是市场之门对外洞开,一边却是对民族汽车品牌不被看好,甚至采取歧视政策,如“排量1.0以下(多是国产自有品牌)不准上街”等等。
迥异的态度带来的结果如何?不妨来看看——市场洞开并没有换来我们想要的技术,绝大多数合资汽车企业里,“自有品牌”的幼苗一直遭到人为压制,原因很简单,有了“自有品牌”,对国外技术、零部件依赖度必然下降,难免削薄外资的利润。相反,“无心插柳柳成荫”,倒是那些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内资汽车企业在一路的摸爬滚打中,跌跌撞撞创建了今天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自有汽车品牌,它们中的佼佼者如奇瑞、长安、夏利等。
汽车产业如此,其他一些产业亦然。近年来一些行业的“中国品牌”在市场的夹缝中,终于不屈地长出了繁盛的枝叶;并由当初的杂牌军,变成了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推出新产品的正规军,在与洋品牌的阵地争夺战中,迫使昔日倨傲的对手加入价格战和产品更新换代,这实乃市场之福,消费者之福。
今天,从单纯“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中国企业已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明天,从“中国品牌”到“中国名牌”,将是一次更艰巨、更扣人心弦的飞跃。
...“中国产业品牌化,品牌中国产业化”的非盈利行业组织,是中国品牌领域的NGO组织,是中国品牌的代言人。联盟首任主席由原经济日报总编辑...
2007-05-15 10:09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