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三农”解困需要金融支持

  ■本报记者 柏晶伟

  在不久前由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共同主办的“三农”问题与金融支持高层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财科所、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金融、农业问题专家就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困境,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等议题展开讨论。

  解决流动性过剩,必须为农村开闸放水

  马晓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供应量过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足。

  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造成的,我们一直采取一种增长优先、鼓励出口、搞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其次是我们的汇率制度,如强制结汇制度等等;第三还有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向高收入阶层积聚,向城市积聚,导致农民跟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的流动性过剩是在大量农民存在贷款难、大量中小企业存在贷不着款的情况下产生的,一方面大量资金过剩,一方面又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没有钱,农民缺钱、中小企业缺钱是需要关注的,这是流动性过剩的一个假象。

  怎么解决呢?首先,要尽快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改变增长方式,改变外向型战略,改变资源型企业优先出口的政策。

  第二,改变财政和货币政策。目前的政策有利于储蓄、生产,不利于消费。要紧缩货币和金融,放松财政。当前在储蓄结构里增长最快的不是居民储蓄,而是企业和机关团体的储蓄,居民的储蓄比重还是下降的,是企业和政府机关存款造成流动性过剩。所以,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要调整财政政策,要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降低他们的消费成本,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而拉动消费。

  解决流动性过剩,必须为农村开闸放水。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资金,农民贷款难,怎么解决呢?有两条途径,一是财政把银行的钱借过来,通过发行国债,既减轻流动性过剩,又能在总量供给上弥补农民贷款难的矛盾,二是应该增加农村的信贷机构。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吴军(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当前金融对农业支持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小农”经济与体现商品经济关系的银行信用不相适应。小农经济的特征是集农民和农业为一体,形成所谓的农户。因此,对金融的要求,用于基本生活的货币需要和用于农业生产的需求混为一体。现在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来自于吸收的存款,银行的钱都是别人的,所有权是别人的,使用权也是别人的,因此信贷资金的特征是有偿、有息的。生产型资金借贷有还款来源,而消费类借贷的还款是人们的未来收入。这是银行、乃至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户贷款要求的基本原因。

  在农户融资需求中,很大部分事实上是用于生活性支出,加之农业生产的低收益率,导致了农民借款难问题。以2006年为例,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9%,乡镇企业贷款占到8.6%,民间借贷中,20842家农户平均每户借款1414.25元,其中71.84%属于民间贷款,还有26.09%属于银行贷款。现代金融机构及相应的融资方式,与小农经济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不相容。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方式,与小农经济相适应。基本矛盾是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滞后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超前的矛盾。

  改革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改造农村金融业,使之适应小农经济,一个是转换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金融业相适应。作为一种过渡,可以在金融结构上考虑有所调整,如尤努斯式的小额信贷。在国家措施方面,针对农民的融资需要,要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生活保障和住房、教育、卫生医疗等资金需求,应当主要由财政投入解决,政策性金融予以辅助,充分发挥农信社的作用,提供小额信贷。商业银行根据农户的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相混的特点,与农村供销部门结合,创新金融工具,像“订单农业”和“特种票据”等。同时要承认民间借贷行为的存在,可以通过公证等形式进行规范,使之在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上发挥补充作用。

  着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形式的中小银行

  张卓元(原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

  “三农”问题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里面的第一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三农”问题多年来是我们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够缺少金融的支持。关于金融问题,现在最突出的是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难问题。金融的支持问题越来越突出。

  浙江经济发展比较快,也比较活跃。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民间借贷比较活跃,此外,政府组织对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进行担保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需要着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形式的中小银行。我国跟美国有很大不同,它们地区级的银行很多,中小银行特别多,我们大银行占绝对的投资比例。中国那么大,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要统筹区域发展,包括要很好地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银行,特别是地区性的银行。现在银监会主要还是在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建议扩大范围。像浙江的民间借贷,可以使它正规化,使得整个的地方金融能够逐步活跃起来。

  对于发展中小银行,有一次我们到央行进行座谈,央行的负责同志对基层、特别是村镇中小银行的态度是倾向于都搞只贷不存,专门搞一个贷款的银行。有的同志认为只贷不存对发展小银行不利。但是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小的银行,在存款的保险基金没有建立之前,如果也让它吸收存款,风险很大。所以,也许现在应该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小银行,有的可以有存有贷,有的只贷不存,只贷不存的可以由大银行来供给货币。可以根据不同地方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浙江,可以有存有贷,因为它原来的民间借贷比较发达,信誉比较好。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小银行资本金比较少,假如又存又贷的话,风险会比较大。这个问题需要逐步界定,可以建立存款保险基金。

  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

  邱兆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我国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二元结构很突出,城乡金融发展严重失衡。相对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业务单一,管理粗放,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某些中西部偏远和贫困的农村地区,甚至成了被金融业遗忘的角落,鲜有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降低了农村广大金融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使他们无法享受到经济金融发展带来的利益,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针对上述情况,要从国家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制定全面、科学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战略和具体的、分阶段的实施规划,加大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力度。要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逐步建立以农信社、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导,其他金融组织辅助配合的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特别是要重视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

  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有效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且还有利于打破农信社在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垄断局面,增大各类金融组织之间的竞争度,从整体上提高农村金融的经营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隐患,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健全和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提高金融业支持“三农”发展的层次性和完整性,使金融业能为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灵活、丰富、全面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悲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矛盾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