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昨天终于小有反弹。很难说,昨天的反弹是对监管层放行基金这一模糊信号的模糊回应,还是对于央行政策报告关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解读,还是对一些传闻的喝彩。
令人失望的是,到目前为止,此番救市仍然沿用了旧有的暗示手法,如报纸发社论、召集基金开会、为基金放行、出台发展资本市场的报告等,以政策暗示对付政策惊恐症是远远不够的。
毕竟,市场开始走出极端惊惧状态,此时是对股市政策全面反省的良机———一个出发点不错的政策为何会引起市场如此恐慌性反应?市场各方有必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刻反省,调控股市应遵循三大准则。
第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的改革已从单纯的实体经济层面走向实体与虚拟经济并举的层面,货币改革正处于发轫阶段。如果没有符合市场大势的金融与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相配套,很难设想实体经济会一枝独秀。
对所有人而言,这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政府也不例外。在纷繁复杂的改革过程中,出现各种经济流派、各种意见都是正常现象,政策偶有失误民众也能理解。但在改革过程中,如果出现政策被强势博弈力量主导,由弱势一方为成本埋单,那么,这样的政策注定会受到市场的坚决抵制。
另一种失误是管理者的思维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将市场内生的资金流动需求当成疯狂的投机之举,用行政炮弹反击,并且一再沉溺于部门争论,延误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的架构,那么,我们就必须面对资本市场无序、寻租者四处叫门的严酷事实。
第二,即便是出于美好初衷的调控,也必须遵循程序正义原则,突袭一幕不应继续上演,否则,失去的不是投资者的财富,而是建立财富的秩序根基。
以此次出台政策调控股市为例,政策的公开与透明本来可以使调控成为一次市场规则的完美演练。政府可以公开严查违规入市资金,可以宣布社保基金已撤出股市,当这些政策无法奏效必须调整税率之时,政府可以公开以听证的方式进行,使各方明确政府的指向。
当一个经过听证的、市场已做出足够预期的政策出台时,可以预见到的结果是,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政策的利空因素,市场各方有可能继续争辩税率高低,但没有人会否认这一政策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也就是说,我们终于可以从技术层面来讨论问题,而不必将所有的讨论回到价值论的原点。对于基本价值观的屡屡重复意味着市场的粗糙与非理性,也意味着市场根本无法建立基本价值观。
第三,政府不能代替市场作出具体的价格判断。所谓调控指的是通过间接因素作用于市场,绝不是政府代替市场作出理性与非理性的判断。
当大批中小股民蜂拥入市,甚至有中西部的农民倾囊所有投入股市以求一逞时,政府的担忧并非无因。但此时政府所要做的不是关门打狗,让投资者穿着皮袍入市、身着汗衫出市,而是以开放的市场与健全的规则使市场自动得出一个均衡价格。
应该肯定,严厉监管股市中的不法行径是监管部门做的最正确的事。对于违法行为的打击会树立投资者的信心而不是相反,很可惜,相比政府效率极高的货币、税收等调控政策,到目前为止对股市违法违规打击不力、举动迟缓,司法介入与法律民事保障尚未健全,重行政、刑事轻民事的现象严重,有关部门建立违法违规快速反应机制的实践落后于市场的要求。
周洛华先生建议,“希望管理层能用另外一种思路去教育大家,当监管更加规范,上市公司业绩更加出色的时候,全体股民会得到这样的教育:中国股市值得我们长期投资”。确实,好的股市不是一个指数高涨的热闹市,而是一个预期明确的股市;最差的股市不是一个下跌的清淡市,而是内幕交易横行、政策预期不明、各方在压力下被迫与利益集团结城下之盟的股市。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