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在今日如期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报考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又逢“恢复高考”三十周年,因而格外引人注目。尤其不能忽略的是,规模的壮大带来的并不是掌声的增加,深情的怀念里也裹挟着深刻的反思,高考改革再一次成为不能回避的话题。
三十年前,恢复高考成为中国教育走出十年“文革”阴影、拨乱反正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无数青年男女通过高考走进大学校门,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整个国家通过高考遴选人才,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由于高考在个人成才和社会选才的绝对垄断性作用,在对青春奋斗历程的纪念与回忆中,它轻而易举地被罩上了玫瑰色的光环。
如果拨开一个国家百废待兴时期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个人青春回忆中的诗情画意涂抹,回望三十年前的教育里程碑,与其说是恢复高考,不如说是全面恢复了大学教育,使其从惨遭破坏的状态回归到相对正常的秩序,从而恢复了知识和思想的尊严,恢复了人们通过求学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高考将“唯成分论”变成“唯分数论”,使得每一个人都有竞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机会,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令人兴奋甚至狂喜。多年以后,人们才发现,高考以一个较好的标准去取代较坏的标准固然可喜,但是它并没有改变标准唯一性带来的致命问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造成的并不仅仅是拥挤,正如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唯一的标准也必然导致教育的扭曲。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在升学率的压力之下,学习不为求知问真而为应试,学校不是读书而是做练习题的地方,考试取代了教育,自由的思想成为一种奢谈,独立的追求成为一种错误。
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呼声,其中的焦点聚集到高考。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高考不予改革,中学教育中的一切变革都可能成为学生新的负担。比如有的地方将中学会考作为大学招生的一个参照,有的地方将素质教育分数化,本意都在于减轻学生的高考压力,没想到会考却成为学生每年都要紧张应对的“小高考”,素质教育更成为学生时时都要全力争取的抢答表演。
但是一旦弱化或者取消高考,人们又担心连最基本的公平都会失去。如果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招生办将可能直接转化成腐败的温床。因此高考改革的另一种呼声则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要求高考的题目更加统一,名额更加均衡,条件更加量化。这是高校行政化的结果,它成了权力的分配场,必须通过严格的程序进行监督,这显然有悖于现代教育的理念。
正如三十年前恢复高考的本质是恢复高校教育一样,高考改革的前提在于教育的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高校的独立。唯有思想的独立,学术的独立和体制的独立,才能使高校的自主招生变得有所着落,有所意义,才能拒绝行政规范对知识求索和真理探讨的压制。唯有高校的自由精神和独立思想,才能打破高考统一指挥棒的垄断。
高考改革的两派争议看似激烈,其实本身并不矛盾,因为问题并不在此。如果高校大一统的格局不变,行政化的色彩不减,那么高考的公平性就应该加强,而教育的目的则将继续遭受质疑;如果高校独立性加强,学术空气更加自由,自主招生成为必然的选择,那么高考的公平性问题并不存在,中学教育多元化自然呈现,素质教育并不需要刻意为之——如此再过三十年,中国教育必将是另一番风景。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