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正全面进入“量变+质变”的新时代。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将加快向商业银行与证券市场并重的“双核”体系转变的步伐。这一方面将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广、更深的“蓝海”,为其实现功能转型、优化业务结构和改进经营管理提供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已然确立,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其业务发展、盈利能力、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将面临长期、全面和严峻的挑战。
金融脱媒将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总量和结构造成负面影响。从资产业务看,金融脱媒将导致银行贷款占融资总量的比重下降。预计2020年银行贷款占非金融部门融资总额的比重将从目前的93%大幅下降到57%。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更多的大型优质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股权、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方式来募集资金。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使有潜力的小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对银行优质客户造成显著的双重冲击。从负债业务看,负债波动加剧,存款增速下降,对储蓄的影响尤大。预计15年内,储蓄占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比重将从85%下降到60%左右。从中间业务看,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凭借自身优势,使一部分与资本市场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中间业务得到较快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空间还没有完全打开,一些与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相互替代、相互竞争的中间业务的吸引力下降,其发展将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组合中的比重会逐步提高,如何有效管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其次,商业银行的利率、汇率、股票、商品价格敏感型业务的比重将显著提高,对市场风险的管理更显重要。再次,客户的市场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考验其风险管理能力。
另外,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总量效应”,即在利率受到管制的情况下,由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直接融资的发展会使银行传统业务的增长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其盈利的增长。“价格效应”,即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商业银行的利差收窄,从而使其盈利能力受到影响。“成本效应”,即商业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会造成其资产质量的下降,提高其风险成本,影响盈利能力。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改进经营管理的理念、模式和方法。第一,经营理念和经营定位需要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支付中介”的理念和定位已经过于狭窄。必须依托和面向资本市场,逐步向“全面金融服务机构”的理念和定位转变。否则有逐渐被边缘化的危险。第二,经营模式需要改变。在以分业经营为主的模式下,商业银行被限制在资本市场的外围活动,缺少“核心话语权”。长此以往,商业银行的微观经营效率和我国宏观金融稳定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必须适应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趋势,正视“脱媒”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在政策法规上加以突破,鼓励商业银行继续积极推进综合经营试点。第三,资源配置方式需要改进。为了平衡好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之间资源投入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需要改进传统的平均化、总量式、刚性化的资源配置方法,形成以战略导向、市场调节、柔性管理、利益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第四,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完善。一些资本市场业务的驱动因素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资本市场业务的发展又离不开有关条线、部门、分支机构的密切配合。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和做法,形成与战略转型总体要求相一致的、与资本市场业务特征相适应的、与经营业绩更为匹配的、更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执笔:仇高擎)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