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措施之一,中国QDII号列车的大规模启动似乎就在眼前。中国证监会20日公布一项试行办法,将于7月5日起允许包括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在内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境外证券业务。
但也有很多人说,在目前A股大牛市的背景下,全球资本都巴不得到中国来做QFII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之时,没有必要去投资海外。那么,你会乘坐QDII列车到全球去逛逛吗?
大众评判台
刘春香:看看情况
QDII这个金融产品对于目前国内投资者投资渠道的拓展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分流一部分资金。但也要考虑国内基金和证券公司的资金管理能力如何,毕竟是一个新的业务,他们能做得什么样,还要看看再说。
励俊:投资洼地
我想出去。虽然国内的基金和证券公司的QDII能力还有待观察,但实际上大多数QDII是委托海外管理的。在目前A股估值偏高的情况下,海外的股票市场成为价值洼地,我相信会吸引到一部分投资者的。
谭晓鸿:我不买
我现在不会考虑,因为QDII海外投资的收益究竟能有多高还值得怀疑。一是因为人民币升值趋势没有改变,而且远没到改变的时候,所以境外投资就有贬值的危险。其二,内地的证券公司以及基金公司到境外投资的能力也不容乐观。
赵文斌:可以适当配置
当流动性过剩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时,金融投资也就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问题是只要人民币升值的期望继续延续,中国就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机遇中的机遇。当然,考虑到风险分散规避,适当地配置QDII也是可以的,但应该不会成为主要方面。
◆沸点特稿
咱不趟这“浑水”
曹中铭
基金、券商的QDII业务终于开闸了。
自去年至今,央行共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调整存贷款利率。从侧面反映出资产价格上涨速度过快与流动性过剩的现状。而CPI仍然居高不下,且有逐步走高的趋势。
投资增长加快、经济过热的苗头已现,缓解流动性过剩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议题。事实上,流动性过剩并非什么新生事物。为了缓解国内的流动性过剩,银行类QDII早就先行一步。今年5月11日,中国银监会宣布放宽QDII投资境外产品的限制,但由于其30万元的门槛依然较高,一般的投资者还无力消受。而且,银行类QDII理财产品回报亦不令人满意,更是大大挫伤了投资者的热情。
此次证监会出台基金、券商QDII管理试行办法,显然也有缓解市场流动性过剩方面的考虑。
尽管与银行类QDII理财产品相比,个人投资基金券商QDII产品没有额度上的限制,但本人仍然认为,其在分流A股市场资金方面影响不大。
一来,至少在目前,基金券商QDII产品到底能给投资者带来多大的回报还是一个未知数。国内A股市场存在风险,但境外市场同样存在风险,投资境外市场获取收益并非板上钉钉。并且,由于其投资对象的不同,收益率也会大相径庭。中国银行的第一款QDII理财产品———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被迫终止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来,国内宏观经济向好,投资者的牛市信心并未丧失,牛市的大格局还没有发生逆转。相对而言,A股市场的机会仍然多多,其回报也不一定比境外市场差。作为投资者来讲,有多少人会下定决心去境外市场冒险?况且,人民币正处于强劲的升值阶段,投资国外市场,还有汇率损失的风险。
当然,如果认为基金券商QDII对市场丝毫不产生影响显然也是片面的。基金券商QDII对大客户的吸引力或许较大,他们有分散投资避险的要求。目前看来,这一消息对于资金的分流作用相当有限,更多的作用在心理层面上。
如果要我选择,我宁愿投资更为熟悉的A股市场,决不会去赶这趟“浑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