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广州万隆
提要:在降温政策屡屡失效的情况下,投资者预期过于乐观的非理性心理被进一步强化。而政策如何针对主流资金进行博弈,如何降温投资者非理性预期将是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
在降温政策屡屡失效的情况下,投资者预期过于乐观的非理性心理被进一步强化。
一,投资者普遍预期乐观
居民储蓄意愿创6年新低、消费意愿创历史新低、购房意愿创历史新低……今年二季度居民冲进股市意愿创下的历史新高。央行近日发布的调查问卷显示,选择更多购买股票和基金居民比例达到了40.2%,首次超过储蓄存款成为投资首选,一“股”独大现象蔚然成风。
这是央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此次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000份。另从开户数恢复到每日20万以上的情况来看,中小投资者入市的热情显然并没有受到5月30日暴跌的影响。
根据目前客观数据反映出来的情况即是,大部分投资者对股市的预期普遍较为乐观。
二,降温屡屡失效是强化投资者乐观预期的重要原因
政策降温屡屡失效是让投资者乐观预期得到强化的重要原因。
从今年来看,市场总共经历了3次因调控措施而导致市场急速下跌的情况,分别开始于1月30日、2月27日和5月30日。然而从这几次大跌的情况来看,最大幅度也是5月30日指数下挫不足20%左右,并且往往在短期内指数即戏剧化的回到原来高位。其中市场经历了1.30暴跌和2.27暴跌过后,甚至还持续走高。
另外,政策面的反复也是不断强化投资者乐观预期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1.30暴跌、2.27暴跌还是5.30暴跌过后,往往有多位高官出来发表温和扶市言论,同时一般都伴随着较为密集的新基金发行,从舆论和资金上加强对市场的支持。
在政策本身反复和矛盾的表述下,降温屡屡失效是让投资者乐观预期得到不断强化的重要原因。而这种预期强化的结果则是,每次市场大幅下跌,都可能会被投资者看做是抄底建仓的良机。
三,政策和市场预期博弈激化
实际上正如本栏目以前文章所述,政策面屡屡降温失效,可能会刺激高度紧崩的管理层神经。由于股市全局性利益受到威胁,管理层对目前屡屡创出新高的股指可能已较为难以忍耐,其调控方式也可能发生较大改变,最终改变调控不利的局面。
而大部分投资者屡次为降温所“蒙蔽”,对政策和市场风险则可能会更加麻痹大意,对目前的调控视而不见。如果政策举措不当,则本次亦可能会重蹈屡次降温失效的“覆辙”,往往降温过后迎来更加凶狂的猛牛。
我们认为,政策面一方面可以让投资者改变市场只赚不亏的预期,主要可能是针对投机过盛的题材股进行严厉打击,让部分没有价值和风险极大的假重组被打回原形。这样可以让中小投资者意识到即使在牛市中,也是蕴藏结构性风险的,从而回归理性投资。另外一方面则是改变指数只涨不跌的心理预期,改变由于政策本身的举止失措,导致管理层屡屡是打压造成暴跌开始,扶市刺激猛牛结束,左右开弓扇自己耳光的局面。
最后,应对如何防止政策失当导致市场非理性暴跌造成的被动局面应该有充分的准备。稳定市场心态,消除大部分投资者只赚不亏,或者非涨即跌的简单逻辑,是政策面对的主要问题。
四,针对主流资金的博弈是关键
更为重要的是,改变政策面被主流资金挟持的不利局面。
从以前的情况来看,历次暴跌都不可能简单由散户资金的恐慌性出逃造成的,而也包含了部分主流资金利用自身优势打压市场携指数直接向政策施压的可能,而功利性的政策本身被挟持则往往使得管理层顾此失彼。如何改变这部分主流资金对政策的博弈优势,如何协调部门利益,疏通管理层本身政策通道由于利益的阻碍而政令不同,政令不畅局面也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政策打造慢牛的态度很容易刺激市场走出快牛局面(因为投资者普遍预期市场长期上扬,则会买多卖少,造成实际上的慢牛变快牛)。从这点来看,政策不应该直接以市场的涨跌为主要操作对象,而应该以强化对投机行为的打击,让投资者对市场风险有充分认识,倡导理性投资为方向。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