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敏
英国金融时报今日发表评论称,如果中国通胀压力未能减弱,股市再次上行,取消利息税、加息尤其是提高存款利率等宏观政策很可能接踵而至。
可以肯定,受这两个政策剌激,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和投资,将会成为中国居民理性的的首选。
可以肯定,储蓄的增加,消费的减少,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结果就是外贸顺差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外汇占款增加,银行系统流动性扩大、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资产价格将会再作有“米”之炊。
当然,在目前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上升的空间还未打开的背景下,中国存贷款利率的上调很有可能引致热钱再次嗜腥而来,并加剧中国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外汇占款的增加。
事实上,目前中国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就是根源于储蓄大于投资引起的内外经济失衡,并在目前全球经济开放和全球资本自由流动或变相自由流动的背景下,表现为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因此,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自前两年开始一直成为主导中国宏观经济治理的主要政策。
很显然,在中国宏观政策这个主线下,升息,中国央行的这个货币政策工具,或许有点不合时宜。虽然,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这三件中“法宝”在“蒙代尔三角”面前表现的软弱无力,利率工具成为中国央行最后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然,在前期中国股市如日中天的时候,财富效应的幅射使大量的居民储蓄源源流入股市,甚至出现了绝对量的减少,使中国银行业的资金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中国央行不加息遏制的话,很可能会动摇中国银行业的根基。
但是,对于中国央行来说,在目前中国汇率没有完全浮动或大幅浮动之前,货币政策最好稍安勿躁,尤其是数量型工具在流动性管理方面还未奏效的情况下,价格型工具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否则最后可能的结果是,按下了葫芦肯定会浮起瓢。
而且,中国政府也必须改变目前相对抉择而不是全盘统一的宏观调控思维,否则很难摆脱不了消防队员的角色。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