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5月份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4%的信息并未出乎业界的预料。但是CPI涨幅创27个月以来的新高,并连续三个月触及、突破3%警戒线,着实让业内人士为之惶惶不安,并引发对“加息”、“取消利息税”等可能性的种种猜测。
CPI是指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以此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CPI指数超出央行可承受限度就会触发加息。
“我预期6月底7月初应该有一次加息机会,加息的力度不会太大,应该在2至7个基本点。目前银行存贷差太大,很有可能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 6月17日,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中国首席经济师陈兴动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利率的总体水平已经低于正常化水平,要使实际利率回归正常值,最直接的手段便是加息。
紧缩措施已箭在弦上
日前,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的5月份的一系列经济运行数据让“加息”的声音甚嚣尘上。
6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PPI)同比上涨2.8%;6月12日,发布了5月份相关经济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6月13日,宣布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9%;6月14日,又公布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6月15日,公布了前5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首度出现反弹。
一系列数据和迹象显示,当前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突出。
其实,央行等宏观调控部门一直在采取政策措施加以调控,今年以来,央行已先后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加息。但近期越来越多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热度依然不减,政府将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几无悬念。
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有效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控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同时运用金融、财税等手段,引导和调控资金流动性,拓宽外汇使用,以及资本流出渠道。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让‘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浮出水面,政策态度已经非常明朗,就是要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过度到现在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陈兴动向《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进一步解析。
加息还是取消利息税
6月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做出了“是否再度加息将根据5月份的数据做决定”的公开表态。随着6月12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5月份CPI数据3.4%,高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调控目标3%警戒线,各方对央行是否会加息作出了不同预测。
“CPI超过3%,主要是由于食品、粮食价格的上涨引起的,而全球食品、粮食的价格也都在涨,今年以来,粮食价格全球上涨了20%,相比之下,我们还算涨得少的。由于这次价格上涨是由全球价格上涨引起的,不会持续很久,从这些因素考虑,央行也可以不加息。”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向《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分析,“我个人认为可以不加息,可以采取‘取消利息税’和上调存款准备金,把存款准备金再上调0.25到0.27个百分点。”
当前,股市大盘已反弹到一个敏感点位,加息会不会改变股市的正常趋势,无疑成为反弹市场中最受关注的热点。
“加息将对股市产生影响。现在股市又回到了非常敏感区位,稍有‘风吹草动’,大盘将如‘惊弓之鸟’。其实对加息预期的影响比真正加息的影响还要大。印花税调整的影响就是一个例子。”赵晓说。
“加息将对股市产生影响主要是心理因素。在中国,加息不仅仅是加利息,它已经成为货币政策从紧的信号,是对中国经济总体形势做出判断的一个标志。”陈兴动对《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分析说。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