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保险中介上市潮话题掀起后,日前来自监管部门的两组数据,使平静的国内保险中介市场涟漪再起。
“截至2007年5月底,全国共有179家代理机构、26家经纪机构、24家公估机构停止经营保险中介业务,退出保险市场。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保监会出炉不久的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今年一季度保监会共批设84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新增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及保险公估三类机构,分别为74家、4家及6家。”
本是两组常规的信息披露数据,却透露出一个重要的市场信号:目前国内保险中介市场正上演着一出“里面的想冲出去,外面的想挤进来”的围城大戏。
退市:自行解散居多
信息越公开,暴露的问题就越多。根据保监会的公告,不难算出,自2004年5月以来,全国共有229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退出市场,其中,保险代理机构占到78%,保险经纪及保险公估机构退市的数量几乎相当。
在国内保险监管日趋严格的当下,“退市”难免会让人联想到“是不是机构违规经营惹了祸?”。毕竟,来自监管部门对经营不规范的保险中介机构的警告声,时有传来。
不过,据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两百多家保险中介机构退市,多为自行解散,被强行吊销牌照的仅占很少部分。
“退市实属无奈之举。”于去年退出市场的一家保险代理机构出资人昨日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自公司成立一年多来,一直在圈子外面打转,难得拉来的业务还不够支付其高管一年的年薪,更别提盈利了。“无米可炊之下,巧妇从何说起”,上述人士的感慨代表了多数保险中介投资方的心声。
另一家连年亏损的保险经纪公司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退市机构如此之多,关键的原因在于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保险中介尤其是保险经纪公司,要想在保险市场上生存,阻力不仅来自同行的竞争,还有来自作为利益分流对象的保险公司。不少保险公司仍固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将保险中介业务及收费标准的绝对话语权牢牢掌控。”
事实上,保险中介与其埋怨市场不公,不如多反省自己缺乏企业创新力。经过记者采访了解,长期以来不少保险中介追求短期利益,盲目揽客,不注重培育技术人才———“人脉不广、资源不足、经验不够、人才不专”成了这些机构的通病。更有甚者,为了提高业绩,不惜违法经营。如此经营方式下的保险中介,市场竞争力从何谈起?
入市:炒牌照动机不少
尽管走出“围城”的保险中介不在少数,却并未令各路资本就此止步,新投资者仍以成群结队之势试图尽早冲进“围城”。
今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共84家保险中介新军在今年头三个月内涌入市场。保监会中介部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着对丰富市场竞争主体的态度,监管部门对于递交上来的保险中介机构成立的申请,如符合条件,基本都放行。”
人们也许还没注意到,近一年多来,在北京西城区金融大街15号保监会大门外,排队候场的保险中介筹备人马远远多过了申请保险公司牌照的队伍。入市如此积极,源于监管层对于保险中介准入门槛的降低。
保险经纪业一位资深人士刘先生昨向记者透露,“自2004年12月23日保监会降低保险中介注册资本金后,有不少同行找我一起合伙开保险中介公司。尤其是今年放行一人保险代理公司后,10万元的准入门槛确实让人动心不已。”
不过,刘先生最终仍谢绝了对方的联盟“好意”。“不少人想进这个市场是为了炒牌照,先造一个壳,再等机会溢价出手。尤其是在目前各路风投看中保险中介、国际保险中介看好国内市场的大背景下。”这类中介机构即使将来被允放行,展业伊始就会无心作业,只等买家上门。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对此已“心中有数”。记者从保监会了解到,旨在规范保险中介市场的三个管理规定修订稿(《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出炉在即,这三个规定将为国内保险中介机构的后续发展确立“家规”,除杜绝违规现象外,保险中介不出单即出局的紧箍咒一样存在。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