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请谈一下环保总局在推动污染物减排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周生贤:当前,我局将污染物减排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2007年,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建立层层落实的减排责任制,创新机制体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减排任务。
重点措施:一是严格执行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科学核定环境容量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通过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二是严格环境准入制度。通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建设项目“过滤”掉,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必要条件,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此外,还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根据区域生态功能确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出台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标准和环境标准,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环境执法信息纳入金融征信系统,优化信贷结构;优化对外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国投资》:节能减排与环保产业的关系如何?节能减排将会为环保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商机?
周生贤:落实节能减排需要政策上的支持、技术上的突破和产业上的支撑。各项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依托减排技术、工艺系统、装备设施并通过具体的工程来完成。环保产业是落实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环保产业的发展关系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完成,同样关系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节能减排对于环保产业而言,是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对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和目标的同时,也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按照减排工作方案,“十一五”期间,将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500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680万吨,形成城市污水COD削减能力300万吨、工业废水COD削减能力140万吨;投运脱硫机组3.55亿千瓦。其中,新建燃煤电厂同步投运脱硫机组1.88亿千瓦;现有燃煤电厂投运脱硫机组1.67亿千瓦,形成削减二氧化硫能力590万吨;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制订出台《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节能减排落实在具体的措施上,将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财政政策,提供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等,同时对各项排污、治污的收费建立更贴近环境成本的标准和制度保障。这些措施,将从政策、机制和投入多方面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扶持,其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将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预计“十一五”时期,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中国投资》: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周生贤:我国环保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初步估算,2006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约35000家,从业人员约300万人,年产值(收入)总额约6000亿元,实现利润约520亿元(其中,环保产品约500亿元,环境服务约4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约3600亿元,洁净产品约1500亿元)。“十一五”末,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1000亿元(其中:环保装备1200亿元;环境服务10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6600亿元,洁净产品2500亿元)。“十一五”时期,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将达15%以上。
《中国投资》: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有哪些?
周生贤: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环保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对环保产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环保产业对国家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能力薄弱。就环保产品而言,从总体上看,我国环保产品品种比较齐全,已具有一定的生产配套能力,可基本满足目前一般环境污染治理的需要,但关键设备和核心产品的技术水平及可靠性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环境服务领域,虽然“十五”期间已取得较大发展,年平均增长率已达约25%,但环境服务业的规模及其在产业中所占比例仍偏小,环境服务的市场化进程缓慢,明显滞后于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服务业的需求。为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方面能力还较为薄弱。产业整体水平仍处于“可用”阶段,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共性问题突出,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制约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环境技术缺少原创性的开发,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我国环境技术创新层次较低。关键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创新较少,创新能力较弱。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创新不足,目标分散,技术与设备集成和实用化水平低;在大量引进国外技术与设备的同时,不注意消化吸收,无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成套技术和设备。专利技术发明少,实用新型技术多。
三是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龙头骨干企业相对较少。小企业多而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产品档次较低。尚未形成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骨干企业队伍。
四是从产业发展环境来看,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备;缺乏监督管理力度,产业市场亟待规范。政策层面,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管理层面,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机制和手段不足;市场层面,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现象依然存在。
《中国投资》:环保总局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周生贤:国家环保总局按照“引导、规范、培育、监督”的职能定位,将环保产业作为环境管理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全力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方面作了许多开拓性工作,包括环保产业宏观引导,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制定环保产品标准和环保工程技术规范、实施环境标志和环保产品认证制度,推动环保产业园、ISO14000国家示范区建设等项工作。同时,为加强对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宏观调控,环保总局牵头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全国环境保护产业调查工作。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发布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市场供求指南》、《环境服务业发展报告》,组织行业协会每年发布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信息、环保产业市场需求信息、国内环保产业供给能力及水平信息等,为环保企业发展、国内外环保投资者提供指南。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环保产业鼓励发展和淘汰目录、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产业化政策等,从宏观政策层面引导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我国因缺乏环保工程技术标准、大量的环保设施技术选用不规范,工艺参数的选择存在任意性,环保工程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我局组织编制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目前已组织制订发布了《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火电厂脱硫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等10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为环境工程从可研、环评到工程验收、设施运行全过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投资》:您认为,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周生贤: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将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动环保产业的的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指导。制定和完善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政策及标准体系,为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制定我国环境要素和重污染行业的污染治理技术政策、指南、工程技术规范、环保产品技术标准,制订和发布鼓励优先发展的环保技术、产品目录和淘汰技术、工艺和产品目录等。
二是加快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行支持环保技术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结合重大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环保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调动全社会投资环保产业的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借助股票、债券、基金市场和前期信贷等资本市场融资。
四是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加快环境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制定和完善扶持环境服务业发展的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推进环境咨询服务的市场化,大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业,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的法规制度,积极推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运营。
五是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优势骨干企业队伍。结合“十一五”国家环保工作重点,在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领域扶持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强、管理现代化的设备制造骨干企业和能进行重大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的专业化环境服务企业,积极引导中小型企业向专、精、新、特、新的方向发展。
六是加强监管、切实规范产业市场。严格环境市场准入制度,抑制不正当竞争,通过推行资质认可等制度,建立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产业市场。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