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上市银行的业绩从2006年开始持续上升。工商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将超过50%;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也分别披露信息,预计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00%和60%以上。
但是,我国银行业仍面临着诸多矛盾,更值得关注与反思。综合而言,我国的银行业改革存在着一定的缺失,有三个方面的情况值得引起重视。
首先,我国的银行改革模式过于倾斜外部,而忽略内部自身优势的整合。我国大型国有银行改革过于注重借鉴外部发达国家的模式,但我们的机制、体制乃至效率,就是说市场发达程度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从内部看,我们已经有的一些股份制银行的发展与改革完全可以在内部形成经验借鉴,并不是一定要追求国外的经验、理念或机制才行,国内股份制模式如果能够在国有大型银行落地就是一种成功的改革。从国内股份制与国有银行服务效率和社会反响看,股份制银行的社会影响和企业形象明显好于国有银行。因此,我国银行改革应该“两条腿”走路,吸收国内与国际两方面的经验来推进国有银行改革。相比之下,国内已有的成功经验更适合中国国情。我国银行发展战略与方向还是需要立足本国,借鉴国际经验,有效利用,合理搭配。
其次,我国的银行改革过于自满自足,缺少面对现实的务实精神。从表面看,我国一些银行的改革不是在调动积极性,而是出现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趋势,加多了流程导致效率低下。同时,某些银行的改革会将人员与机制对立,而不是形成合作和互补效应。尤其是从金融业的行业特征看,这是一个服务性行业,是一个信誉和信用行业,银行产品、客户、市场乃至财富积累都需要时间、阅历与经历的积累,这是一些制造行业所不能比的。知识与经验组合、技能与信誉组合、忠诚与敬业组合,将是银行业需求与特色的集中体现。我们的银行改革需要依据这种特殊性组合、搭配,而不能盲目、草率行事,打击或伤害员工积极性。还有,银行是一个以操作、实践为主的服务机构,在风险控制机制确定之后,大量的工作在操作与服务、销售层面,因此需要银行强化一线,减少行政管理和机构内部服务人员设置,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特别是高管层面应摆脱计划经济官本位,减少官员型和简单管理型人员,这样有利于银行市场观念与氛围的提高和改观。银行改革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改革的根本指标,人员进取向上是改革最重要的标志。
最后,我国银行业改革需要有长期战略规划,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我国银行业改革的缺失在于短期因素考虑过多,长期远景欠缺。如人员组合机制,只看到人员当前的、短期的知识含量,忽略人员道德素质所要求的长期品行考察,进而风险监控规则也难以奏效。这些状况的存在将直接影响银行经营管理、资本效率和充足率以及不良贷款等问题的解决。银行改革的核心在于银行的经营者需要的是官员还是银行家,是技能型、品行型还是人情型。问题的本质还是在于银行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集中在产品开发、服务提升和风险管理上,形成优势,进而形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成绩是值得骄傲的,但存在的问题更值得引起重视,我们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尤其是面对流动性过剩和投机冲动局面,我国的银行业改革更应强调和突出理智、理性,保障市场平稳、稳固,扶持经济健康、持续地成长。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