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昨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上升阶段大大延长的“良性大变形”,调控政策也应该实现“良性大转型”,即化一次性大调整为不断的小调整。
在昨日由经济研究所举办的经济形势分析学术座谈会上,刘树成认为,当前我国GDP增长率已经处于或稍微越过我国经济适度增长区间的上限边缘,为此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运行由偏快转为过热。
三大原因导致波动“变形”
刘树成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性大变形”,即经济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大大延长,经济在上升通道内持续平稳地高位运行。以往历次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只有短短的一、二年,而本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至今已持续了7年半,且GDP增长率始终保持在8%以上。
为什么本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一直在延长,而下降拐点一直没有来?刘树成认为,供给面、需求面和政策面的变化是本轮经济周期波动出现“良性大变形”的主要原因。
从供给面来看,由于市场机制开始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周期已由需求主导变为供给主导,导致原有制约经济增长的“煤、电、油、运、材”瓶颈得到缓解甚至出现相对过剩。这有利于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支撑经济在适度高位的持续运行。
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方面使经济的供给面大大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低劳动力成本使城镇劳动者购买力较低。这样,一般商品供大于求,使物价保持着低稳水平。这从一个角度解释了本轮经济周期中“高增长、低通胀”现象。
从需求来看,近些年来,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推动着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相应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我国本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重要推动力。
从政策面来看,以往的宏观调控也都是在“大起”之后,即经济全面过热之后再来进行调控。在本轮经济周期中,汲取了历史上多次“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宏观调控表现出及时调控和不断调控的新特点。在经济周期的上升过程中,及时地进行宏观调控,防止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由局部性问题转为全局性问题;同时不断地、多次性地进行微调,控制住经济波动的峰位,使经济波动不“冒顶”,即不突破经济适度增长区间的上限。
调控政策亟待“转型”
如何继续延长本轮经济周期的适度高位运行?如何防范本轮经济周期出现由上升通道向下降通道剧烈的、大幅度的转折?刘树成建议,宏观调控应该化“大”为“小”,即化一次性大调整为不断的小调整,把节能减排、把住土地闸门等政府的微观规制从宏观调控中剥离出来。
刘树成表示,根据历史经验,当前我国GDP增长率已经处于或稍微越过我国经济适度增长区间的上限边缘。考虑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制约因素,潜在经济增长率还不能把握过高。因此,要紧密跟踪经济形势的变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主要倾向还是防止经济运行由偏快转为过热。
他认为,按照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本轮经济周期由上升通道转向下降通道的拐点迟早会到来。不断地进行宏观调控,就是要化一次性大调整为不断的小调整,防范出现剧烈、大幅度的下降拐点。而在一轮周期中,针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多次进行微调,并不意味着前一次微调没有起作用,也不意味着这次微调之后不再需要进行新的微调,“当然,‘不断’也并不意味着‘过于频繁’。”
同时,在宏观调控政策转型中,还需要密切关注宏观总体稳定下的一些波动问题,如总体稳定下的不同产业的波动问题、总体稳定下的价格(如物价、房价)波动问题和总体稳定下的股市波动问题等。一方面是防止经济运行由偏快转为过热;另一方面还要防止一些局部问题的冲击转化为全局问题。
刘树成还表示,要把节能减排和把住土地闸门等政府微观规制从宏观调控中剥离出来,以利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为宏观调控是针对经济运行的短期波动和变化而采取的措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可松可紧”;但节能减排等微观规制方面的长期任务,却不能时松时紧,而必须“常抓不懈”。
此外,他认为,在目前我国这样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里,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问题仍然会存在,但在居民住房扩大之后,以及在统计上合理提高住房年度折旧率之后,我国消费率会提高起来的。
刘树成昨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上升阶段大大延长的“良性大变形”,调控政策也应该实现“良性大转型”,即化一次性大调整为不断的小调整。CFP图片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