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在日前于此间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说,除了资源瓶颈、环保压力以及贸易磨擦等因素不支持大量出口钢材外,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也决定了大量出口不具有可持续性。
近年来,中国钢材出口量占全球份额大幅上升,据徐向春提供的数据表明,2006年时,中国所占比例已超过13%。从国内看,钢材出口是中国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006年,钢材贸易顺差92亿美元,占当年顺差的5.2%。今年1-5月,中国的钢材顺差108亿美元,占外贸顺差857.2亿美元的12.6%。
徐向春说,中国钢材的大量出口虽然大大缓解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在2006年增产的6533万吨粗钢中,有超过一半(52.3%)是通过国际市场消化的,但是,也带来了贸易磨擦的增加。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有11个国家对我国钢铁产品(包括钢材、铁合金及钢铁制品)采取了27项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涉及金额达9亿美元。
资源瓶颈、与环保压力对中国钢铁大量出口的制约会越来越明显。徐向春说,钢铁工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它的增加值占GDP的3.14%,而其总能耗占全国的15%,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污染排放量的10%、15%和10%。而且它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一吨钢约消耗3.5吨铁矿石等原料地质储量、0.8吨煤炭和500度电,2006年我国出口钢坯和钢材共3400万吨,约相当于出口11900万吨资源储量、2720万吨煤和170亿度电。过多地输出钢材就相当于过多输出有限的资源,加剧了我国煤、电、运的紧张局面,并加重了环境污染。
“中国钢材出口的比较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必要开支没有完全计入成本基础上的。这种出口"过度",事实上是把后代应当享有的资源拿来补贴外国人当前的消费,将对中国造成长期损失,是得不偿失的。”徐向春认为,中国钢材出口控制在产量的10%左右比较适合。
近年来,中国按照总量控制、有保有压的政策导向,出台了一系列钢材出口政策的调整措施,坚决控制钢材出口过快增长势头,限制低附加值钢材出口。徐向春预测,为了有效控制钢材出口,遏制低价出口现象,未来还有可能采取自动限制出口的办法,比如采取出口资质认证、钢材出口配额管理办法等。
徐向春认为,从中国钢铁工业现状方面看,大量出口钢材也不具有可持续性: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近两年出口大增是国内钢铁产能阶段性过剩压力较大造成的,中国在未来十几年里对钢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随着钢铁工业产能释放减缓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两三年市场供应压力将明显减轻,如果新建产能滞后的话,甚至出现供应紧张,钢材出口将大幅度减少。二、中国大多数企业缺乏长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眼光,精力主要放在国内,仅仅是将出口作为缓解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调节手段,一旦国内市场压力减轻,出口冲动自然减弱。(李慧莲)
(责任编辑:胡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