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泡沫正在越吹越大。
7月27日收盘,南京银行在整个银行板块回调下跌的背景下上涨3.55%,收于24.49元。"比价效应,宁波银行现在已经28块钱,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同属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相仿,而且发行价高出1.8元,南京银行哪有不补涨的道理。
问题是,截至7月27日南京银行的静态市盈率已经到了75倍,宁波银行更是达到了113倍。
"透支"路径
对于A股银行业35倍的平均市盈率,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即便有再好的成长性也难逃高估之嫌。
"大家没有把现在的市盈率作为发行定价的标准,而是用2007年的业绩来作为定价标准,这就要看以后的发展是不是能够化解目前的估值。"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林谨对于新股的高估持谨慎乐观态度。
正如林谨所说,近一段时间的新股发行,一般都以动态市盈率作为定价依据之一,这就造成了未来的"透支"。
对于海外蓝筹的回归,发行的定价标准是海外市场20日收盘均价的90%,但问题是,海外市场已经形成了"回归必涨"的规律。
中国人寿与中国远洋的回归一度遭到市场的众多非议。中国人寿回归,其发行市盈率为97.81倍,挂牌当天收盘,其静态市盈率超过200倍;中国远洋发行市盈率则再创新高,为98.67倍,挂牌当天收盘时市盈率亦达到190倍。
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盈率50倍左右时,大家开始担心A股的高定价对市场长远发展不利。蓝筹高市盈率回归是否也助长了泡沫?
目前的新股发行机制是"询价制",也就是市场定价原则,机构投资者被认为具有理性思维,询出的价格应该具有说服力。
但问题是,当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上升时,机构也开始给新股更高的市盈率。
中工国际发行价是7.4元,对应的市盈率是19.83倍;大同煤业的发行价是6.76元,对应的市盈率是12.61倍;同洲电子的发行价是24.34元,对应的市盈率是24.39倍……记者统计发现,2006年新股发行的市盈率为平均在18倍以下。
但随着牛市行情的展开,发行市盈率已经高温不下。
2007年以来,完成首次发行的56家上市公司中,仅有6家上市公司的发行市盈率在20倍以下,42家上市公司在25倍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新股上市后,如果遇到游资炒作,股价更是在上市几日内被迅速炒高。"一批浙江投机客,早就准备好了"枪支弹药",准备大肆炒作宁波银行。"宁波银行上市时,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记者无法证实宁波银行是被浙江游资炒高,但自7月19日上市以来,累计50%的涨幅和209%的换手率充分说明,该股的主力资金决非价值投资者。
如此,一条新股定价高估的清晰路径已经显现出来:在良好的牛市环境中,机构投资者充满着乐观的预期,普遍把未来的业绩作为定价的标准,发行后,由于没有套牢盘等因素,引来游资炒作,造成股价高企。
高发热炒的结果是,当游资撤退,众多散户投资者被套牢。
以拓邦电子为例,6月29日股票上市,当天换手率就高达81.85%,股价脱离基本面的后果是,上市第二天开始连续5个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与之相似的还有中工国际。
询价"悖论"
询价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要挤压市场泡沫,更应该从新股发行的环节入手。"独立财经撰稿人曹中铭撰文指出。
投行人士向记者介绍,新股发行,保荐人起到引导定价作用,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进行报价,然后由监管机构多方确定发行价格区间。
2004年,证监会出台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对新股发行正式实行询价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规则在赋予投资者更大话语权的同时,也让发行方得以市场所独有的"价格发现"功能来寻求新股在市场中的真正定位。
询价制的优点在于,定价相对合理;避免新发股票一上市即跌破发行价的尴尬局面。但牛市中,询价制的缺点显露出来——高估。
"一是现在新股必涨规律使得上市首日就会远远脱离他们的成本区。另一个问题是,牛市行情中,三个月的锁定期风险很小。"某券商研究所副所长认为。
根据目前的询价规则,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配售获得的股票锁定三个月后即可卖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延长机构投资者的锁定期。在这样一个牛市行情当中,三个月基本上不存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可能,所以机构敢于报高价出高价。"某券商研究所副所长认为。"如果说把锁定期定位6个月,甚至一年,很大程度上可以让机构投资者冷静的分析该公司是否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股权分置没完成时,大家认为新股上市应该享受流通溢价,上市首日的大涨也就不足为奇。但现在已经完成了股改,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份虽说有锁定期,但性质是流通股。"光大证券投行部某高层人士告诉记者。"现在采取的是市场化的发行方式,但问题还是有。"
"一个问题是供应量,另一个问题是炒作之风,供应量相对还是偏少,市场素来有"喜新厌旧"的风气。"上述投行人士补充说。
"新股上市必涨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肯定是不合理的。"上述投行高层人士认为。国外的情况是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案例比比皆是。
高市盈率的发行结果会导致过度融资无效融资。"融资的欲望是无限的,供给的能力却是有限的,要保证融资的有效,就需要管理层在无限和有限之间扮演调节器的作用,不能放任市场化。"知名媒体评论人士水皮曾表示。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