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转轨专区

胡舒立: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方为改革之道

  只要细读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经济形势的有关报道便可明白,对最高决策当局来说,经济过热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在学者争论纷纷、数据相继说话之后,最高当局已然直面过热之虞。

从“防止”到“遏制”,表明对于经济过热威胁的判断和政策力度选择发生了重要变化。

  由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过热容易使人想到涨价,遏制过热就会使有些人联想到对具体物价的控制。这当然是一种极大的误解。须知遏制过热,其标本兼治之道,在于及时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深层次改革,最终离不开推进价格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大文章。

  细察GDP的各项构成,投资与净出口为增长的两大龙头,其中外贸顺差更是屡创新高。这当然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致,但说到底还是与价格形成机制有关。很显然,当前的汇率机制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国内外价格之差,不仅直接造成巨额的外贸顺差、外汇储备,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困局,并在更深的层次造成了经济整体的对外、对内结构失衡。正如失真的汇率价格信号引导经济资源向对外经济部门倾斜,偏低的资金价格(利率)也使得企业倾向于过度投资。加快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及审时度势调整利率,无疑正可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意义上收标本兼治之效。

  一直困扰中央决策层的节能减排难题,其实也植根于能源价格过低,污染的成本未能内化于企业的生产。国内市场能源价格过低,长期受到政府的管制,无法反映能源资源的稀缺程度,其结果只会促使人们过度使用能源,并促使高耗能产业从国外到国内的转移加速。

  我们主张通过价格改革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反对动用行政权力对市场进行“价格调控”。当前,部分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很容易成为遏制过热的直观对象,而行政手段又极易成为政府部门的“集体无意识”。我们并不怀疑有关政府的善意,但仍然认为,以行政手段干预价格不仅不是治本良方,而且在治标的意义上很可能也只是扬汤止沸。

  应当承认,中国经济当前问题丛生,盖因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推进难度加大。许多人对价格机制仍持怀疑态度,对于金融、能源等国民经济“命脉”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尤其忌讳,而正是这些领域改革进程的缓慢,影响了中国经济高速平稳运行。当前决策者应当断则断,在通货膨胀势头初显之时撬动价格改革杠杆,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遏制经济增长从偏快转为过热。而因为担心通胀,对必要的深层次改革犹疑不前,甚至重祭行政性价格控制手段,都是不可取的。《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