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8日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中国价格上行压力加大,通胀风险值得关注。可以说,这次央行《报告》关注的重点是价格问题,关注的是价格对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关于价格的第一个焦点是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也就是资产价格是否应该成为货币政策关注的目标?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针对目前内地股票和房地产两大市场而提出的。《报告》中列举了国外一些专家的不同意见,同样也表达了央行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即由于资产市场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影响包括资产市场在内的广义金融市场,导致金融市场价格收益的变化,从而对企业和居民经济行为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尽管不少国内外学者认为资产价格变化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因此它不能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但是央行并不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而是认为要从内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对实体经济层面的影响,以便采取合适的货币政策。
关于价格的另一个焦点是核心CPI的问题。
6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4%,创33个月来新高。然而国家统计局认为,当前CPI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后的核心CPI仅上涨0.9%,保持在稳定的态势上。考虑到食品类价格、居住类价格上涨持续和前期的翘尾因素以及其他结构性因素,当前CPI上涨是不可持续的。
但是从《报告》的分析与描述中可以看到,核心CPI的概念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随着全球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核心通胀率和整体通胀率出现不同的走势,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此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纷纷把货币政策目标从核心CPI转向了整体CPI。
《报告》指出,食品和能源等价格的较快变动可能包含反映未来价格变动趋势的有用信息,简单将其剔除,不利于准确把握通货膨胀的走势和控制通货膨胀。因此,对于内地来说,分析价格形势时,不应只关注剔除食品的核心CPI,对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也予以足够重视。这种解释是有见地的,也符合中国的实际与国际惯例,对目前市场上关于核心CPI的争论,也给出了比较明确的答案。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目前内地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特别是肉类产品快速上涨并非一种暂时性的行为,也不是价格上涨翘尾因素,而是一种制度性因素所导致的结果。试想,资产的价格在快速上涨,上游原材料、能源等价格都在上涨,凭什么农产品的价格不会上涨。而试图以平抑食品价格上涨来减少内地通货膨胀的压力的做法,也没有把握到中国式通货膨胀的特质。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目前内地粮食价格的上涨除了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我们认为还要加两条,即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及制度性因素改变,因此我们认同食品价格上涨是一个综合性趋势。而且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诱发高通货膨胀预期,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这样的观点既有学理性基础,也有经验性支持。
总之,《报告》对目前市场上最关注的价格问题做出了解释,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表达了比较鲜明的观点,而这些,都将是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基点。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