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博士梅新育10日向记者表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国内投入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企业议价能力上升等因素造成,并非在向国外“输出通胀”。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今年1至5月,中国出口汽车、钢材、电视机的出口价格大幅上升,分别达到31.1%、18.7%和96.4%;成品油、棉纱线、塑料制品等产品的价格均有所增加,只有煤、原油、无线电话的价格下跌。
梅新育说,中国进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为主导,出口最终产品价格的上涨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口中间产品价格的上涨,而这部分上涨因素“中国无法左右”。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从初级产品净出口国和制成品净进口国的中国转变为初级产品净进口国,初级产品进口额逐年高涨。目前,中国是铜矿、锰矿砂等其他多种资源产品的最大进口国,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他指出,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是流动性过剩的表现。世界性流动性过剩源于此前几年西方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日本银行的零利率,以及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降息13次。就中国而言,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直接源于外汇占款渠道的基础货币发行过多,而外汇占款过多在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居高不下,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又是美国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反映而已。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由中国方面采取措施无济于事,需要美欧日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与中国合理协作。
专家表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总体而言是好事,表明中国在国际分工收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改善了。
他说,中国企业主要提价空间在于那些技术、资本门槛较高的制造业,因为这些行业在发展中国家能做的不多,海外竞争较少,更有实力直接进入海外销售市场流通环节,从而改善对海外买家的议价能力;高度劳动密集而技术、资本门槛较低的制造业竞争厂商较多,国内难以形成统一的较高索价。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金融专家谭雅玲说,美国市场对中国生产的初级产品需求仍然占大头,进一步要求人民币升值会增加中国产品的出口成本,压缩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但同样也会增加美国消费者的支出,而中国可以把自己的产品销往更广阔的其他市场。
梅新育说,面对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企业不能像过去那样高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而是必须更多地依靠自主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此外,还需要抓住人民币升值给中国进口业务、对外投资带来的机遇。(陆裕良)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