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总裁黄天文
主营业务收入从2003年的100多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600多亿元,中钢集团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三年时间重组7家企业,使得中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贸易型企业成长为令那些巨无霸型央企同门侧目的实业“小巨人”。
这一切,都在黄天文上任之后发生,而且这种飞速发展的势头还在延续:仅在2007年上半年,中钢的主营业务收入就达到了400多亿元。尽管并购对于现在很多央企都不是陌生字眼,但在中钢的发展战略中,更具特殊意义。
7月24日下午,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钢国际广场,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接受了《国企》杂志专访。刚刚结束完一上午的会议、2点才吃上“午饭”的黄天文了无倦意。据他介绍说:“上午的会议就是研究解决上个月刚挂牌的中钢吉铁的班子调整问题。”第二天下午,他就要飞往吉林。“后天上午开会,宣布新的任命。”气质儒雅的黄天文行事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对他来说,这样的班子调整并不是稀罕事。“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就会前进一步。”面对外界担忧的并购风险问题,黄天文显得很从容。
《国企》:中钢集团这种通过并购做强做大的战略是什么时候确定的?
黄天文:应该是逐步实践、逐渐完成的。基本完善差不多是到2005年下半年以后,2006年上半年这个框架大体上就成型了。2004年的10月份,我们明确提出来企业面临的两大课题:一是在国内,一是在海外。海外就是对资源的控制能力的课题,当时提出来要加强和加大海外资源的开发力度。
面临的第二大课题在国内,当时中钢集团在国内行业的影响力、竞争能力、综合实力都不够强大。单靠我们原有的基础,没有能力向这个行业提供配套的服务。没有这种功能,没有这种能力,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所以在国内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就是要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和兼并,这样才能完善中钢集团的服务功能。我们企业的兼并、海外资源的开发,真正开始是在2004年的10月份。
《国企》:重组这些企业,我们有哪些原则?
黄天文:当时兼并、重组这些企业,我们内部形成了四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现在想起来很宝贵:第一条原则,我们所要的企业必须符合中钢集团的主业发展方向。离开主业发展就没有核心,所以这些被并购的企业都在我们的主业发展框架之中。
第二,我们所要的这些企业必须是行业里的龙头,它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重要的影响力。
第三,我们所要的这些资产必须是优质资产,风险可控。
第四,我们选择这些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大力度的整合、改革、调整、管理同步进行。也就是说,在我们兼并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已经在考虑、规划这个企业下一步的内部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内部管理的完善、内部的改革都在同步进行。这些企业一旦进来以后,很快就进入到中钢集团。包括这些企业的更名几乎都是同步完成。
《国企》:怎么看待央企收购地方国企的现象?
黄天文: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积极的方向,一种比较好的模式。中央反复强调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地方企业和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是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
第二,可以有效帮助国家,特别是帮助国家发改委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我们国内的工业很大程度上都很分散,产业集中度都很低,很多行业跟国际上比,都没有什么竞争力。国家反复在强调,包括钢铁,包括其他行业,要加强集中度,提高竞争能力,做强做大。一堆“小土豆”根本没法跟人家国外去竞争。
尽管这几年实施了宏观调控,不达标小企业仍然存在,弊端越来越多。假如借用中钢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平台,整合一两家龙头企业,可以有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吉林铁合金也是全国的龙头企业,但是单靠它,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大家互相都是竞争的,这个行业只能是乱哄哄地发展。中钢介入以后,行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中钢集团的实力和原来吉林铁合金的实力完全是两码事。其他产业,炭素如此,耐火材料也是如此,依靠一家地方企业难以实现行业整合。
《国企》:最近几年,中央企业并购地方的企业势头非常猛,在您接触这些地方企业、地方政府的过程中,有没有总结过,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央企,而不是民企、外企?
黄天文: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很多地方政府官员普遍认同央企和地方企业的合作。这里有几个因素:从外资角度看,扩大投资,引进技术,但实际上真正兑现的并不多,关键时候外资往往都是考虑到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民企当然有民企的优势,国家鼓励发展民营企业,方向并没变,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民营企业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多的是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相比国企而言,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比较少。还有一个因素,民营企业尽管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某些方面可能也很强,但是总体综合实力还要弱一些。民营企业的信誉和国有企业的信誉还有差距。不是说民营企业信誉就不好,而是这两种企业性质不一样,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不一样。国有企业,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企业,都是国家的,所以我们跟地方合作,承诺的事儿一般都会去做。因为都是国家的事儿。所以,综合比较之后,很多地方都普遍认同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的合作。归纳起来,央企有几大优势: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央企肯定坚决执行。
第二,央企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强。
第三,央企社会责任感要更强一些。
第四,选择央企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安全感要大得多。为什么?假如一家地方企业交给中央企业,资产评估高也好,低也好,哪怕是无偿划转,也在国家的大账里。地方的省长、市长不用过多担心。卖给民企就不一样了,价高了卖不出去,低了又容易被人指责国有资产流失。
其实,这几年地方政府也有个观念转变过程,起先青睐民企,觉得他们机制活;青睐外资,觉得他们能带来先进技术。但后来发现并不完全是这回事。
《国企》:地方国企出售给央企后,会不会损失很多利益?
黄天文:不会有什么损失,这些地方企业和中央企业合并以后,对地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一个是企业稳定了,地方政府也稳定,就业增加了,税收增加了,地方政府也好受益。这些厂还在当地,发展在当地,税收在当地,就业在当地,对地方政府一点不利影响都没有。反过来,中央企业的钱,都投到地方去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这和招商引资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央企并购地方企业对地方来讲,谈不上风险,也谈不上损失,有百利而无一害。
《国企》:我们也了解到,有一些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的国企,还是跟中央企业有一些博弈。
黄天文:这也很正常。说明本身这个地方企业的经营状况挺好,愿意自己独立存在。假如经营有障碍,或者制约因素比较多,他就愿意找一个中央企业跟他合作了。
黄天文简历
1955年2月出生,籍贯浙江,硕士,高级商务师。
1978年8月-2003年3月,在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工作。
1996年1月-2003年3月,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后更名为中国五矿集团)副总裁。
2003年3月-2004年1月,中央党校中青班学员。
2003年12月至今,中国中钢集团公司(2004年8月前名为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总裁、党委书记。(《国企》杂志/杜亮张娜郭大鹏)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