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几乎席卷全球股市的美国次级债风暴中,中国股市再度像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那样幸免受累。一国两制的香港股市,却一再地遭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无妄之灾。对此,“太阳太近,臭氧层太薄”也许是一个绝妙的解释。
没有生活在南中国海的人们,很难想象在这个臭氧层太薄的地区,阳光对皮肤的杀伤力有多大。即使不怕晒黑,走到户外的时候,女士们也一定不会忘了打伞或是抹点防晒霜,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对香港股市来说,它的火爆,往往不是由其经济的“晴雨表”所造成的。港币跟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同时资本市场对外资开放度很高,香港股市与美国股市一向有很大的连动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香港首当其冲遭到国际资本大鳄的狙击,如果不是港府当机立断奋起反击,后果很难设想。如今香港经济实力虽有很大的提高,但遭遇到国际性金融风暴袭击,还是会很厉害地动荡。
中国内地之所以两度避开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资本市场的尚未充分开放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资本帐户的相对封闭犹如一道防火墙,较好地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由于这个原因,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也不会构成重大的影响。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比1997年的时候有了较大的进步。因而这次席卷全球的次级债风暴对中国股市的考验,也不会比上次亚洲金融风暴小。
逐步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离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更近,从而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外汇储备所带来的兴奋和不安。兴奋的国内金融资本迫不及待地闯入国际资本市场,却不料一入海就呛了一口水:国家外汇投资股市初试“黑石”便蒙受了逾5亿美元的浮亏,几家上市银行投资美国次级债券也分别蒙受了一些亏损。尽管这些损失相对于金融机构庞大的资产来说是微乎其微,仍不足以表明美国的次级债风暴有穿透“中国墙”的可能性,但离流动性的“太阳”越近,就越是让人无法对太阳黑子的灼伤力无动于衷。
如果仅仅就美国次级债本身来看,也说不上是一场多大的危机,但对冲基金的大惊小怪却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不久前美国贝尔斯登两家看似若无其事的基金,突然宣布破产,就连大名鼎鼎的高盛基金竟然也告起急来。问题就在于对冲基金虽能清楚表明持有多少次级债券,却说不清被资本市场放大了的实际亏损究竟有多大。这个蹊跷的“说不清”才是真正让全世界感到恐慌的黑洞。
历史资料显示,聪明人购买了复杂的衍生品,随后承认自己无法计算出损失,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美国此前曾有多家堪称庞然大物的金融和资本机构,就发生过用了好多年也算不清隐匿损失的事情。信贷危机的背后乃是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
资产证券化是增加银行资产流动性,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通过证券化来操纵资本充足率和盈余,也有可能弱化监管,放大经营风险,给投资者造成损失。中国银行对投资美国次级债券所造成损失的坦然让人无法坦然,这显然并不是杞人忧天。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特别是金融资本进入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到达国内的“防火墙”鞭长莫及的时候,凭什么让人对那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的赴汤蹈火而无悔的坦然无疑?
这次次级债风暴对美国股市来说是坏事,而对中国股市来说则可能是好事。海外机构资金如果从美国市场撤出,也不排除看中A股市场的可能。但全世界的流动性过剩突然变为流动性危机,对于还在热衷于同流动性亲密得过火的中国股市来说,也应该是一个教训。
中国资本市场离流动性的“太阳”越来越近,让我们不能不对“臭氧层”的越来越薄感到担忧。如果没有很好的防御措施,那就有可能好事变成坏事了。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