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诗颖 上海报道
在次级债阴云的笼罩之下,A股市场上一向极为坚挺的金融股成为市场主要的做空动能。
8月17日,金融股领跌大盘。其中,招商银行(600036,SH)下跌5.48%,工商银行(601398,SH)下跌4.58%,中国平安下跌4.28%,各只金融股的换手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受此影响,当天上证指数下跌108.88点。
多位市场人士透露,中资金融股下跌与资金的撤离有关系,受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不少外资投行流动性吃紧,不得不从获利颇多的中国市场抽回资金缓解压力。
汇丰银行人士则认为,受次级债的波及,不少外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盈利将大幅下降,这也促使投资者加速抛售金融股股票。
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是,兴业基金的基金经理王晓明表示,国内金融机构受到次级债的实质影响很小,目前出现大幅调整,主要是估值面临压力。他认为,A股有其自身的独立发展的轨迹。
次级债阴霾下的流动性危机
今年7月次级债问题全面爆发后,金融机构在此项业务上的亏损逐步浮出水面。
过去3个月里,全美有30家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企业关门倒闭。8月15日,美国最大的商业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也传出可能破产的消息,该股股价当天暴跌13%,创下1987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由于次级债问题的复杂,众多金融机构参与其中,这也引发了市场对金融机构盈利的担忧,受此影响,欧美及亚太主要市场的金融类个股大都出现了深幅下跌。截至8月17日,这种抛售仍未结束。
在这场次级债危机中,各国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着流动性不足的难题。
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凡表示,次级债问题暴露以后,次级债的交易价格出现暴跌,以至于在很多市场根本没有接手盘,这使得不少投资于次级债的机构投资者根本无法成交。面对投资者的赎回,资金管理者不得不抛售其他核心资产,这样就引发了一连串的暴跌效应。
一位在荷兰金融机构供职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受次级债的拖累,一些信用等级同样不高的公司债券、新兴市场债券也受到了大量抛售。
这种在美国债券市场发生的危机不断向周边市场蔓延。市场人士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前阶段一度成为海外热钱集聚地的香港、中国大陆极有可能成为回笼资金的场所。与传闻相印证的是,香港市场包括众多国企都经历了不小的跌幅。
“香港市场和A股市场近几年涨幅巨大,外国游资普遍获得了高额收益,不排除抽回资金缓解流动性的可能。”王晓明表示,香港市场的大幅下跌最主要还是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波动而造成的。
据信诚基金副总经理岳爱民介绍,目前保诚集团在香港市场发行的产品确实面临一定程度的赎回。
而汇丰银行人士亦透露,公司高层已经开会讨论美次级债的影响,由于次级贷款已经提了拨备,现在公司关注的焦点就是旗下各基金或有损失,以及如何应对客户的赎回压力。
A股估值压力
虽然A股市场仍是资金的避风港,但股市的全球联动日益加强,荷银投资中国区章嘉玉认为,全球市场进入了中期整理的阶段,A股市场也面临着调整压力。
对于8月17日金融股的领跌大盘,兴业基金王晓明表示,随着香港市场的波动,与之联系较为紧密的各银行股出现下跌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估值比其他市场高出许多,近期金融股及其他大盘蓝筹的调整是自身的需要。
由于A/H股的溢价水平的提高,渤海证券研究所认为,很有可能会促使国外资金从A股市场流向港股市场。因为次级债的危机导致投资者大量卖出H股,于是A股更为高估。
渤海证券还认为,短期应当回避房地产产业,由于美国房地产风险引发的信用风险放大,导致全球信贷成本上升,而中国内地未来也有可能在房地产市场信贷上加大调控力度。
此外,全球的流动性风险紧缩将导致一些商品价格回落,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贵金属等遭到抛售,短期内投资者应当回避有色金属类的股票。
(责任编辑: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