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浩
对冲基金起源于对冲操作。对冲是一种投资技术,是指同时买卖相关的金融产品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在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同种股票在特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
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
还有一种对冲操作是,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空该行业中几只劣质股。其用意是,如果该行业与预期表现一样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劣质股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利用股指期货作套利的基本上都是所谓的对冲基金。但是,由于对金融衍生品种组合运用的多样化,对冲基金的定义伴随着基金的发展已经混淆了。他们最主要的特点依然保留着私募基金的特征。近十年,对冲基金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变化较大,像索罗斯那样的对冲基金现在在国外已经很少了。现在更多的是基金不仅利用股指期货这一个杠杆,而是将很多金融衍生工具组合使用,比如,融资放大,杠杆融资。
在香港,仅仅使用股指期货工具的对冲基金几乎都是多空股票型对冲基金,他们大都是偏多型的,作空的比例很小。它们专门对股指期货和股票进行密切的联动投资,但是这种联动投资更多是在做对冲来控制风险,很少做套利操作。香港很少有那种纯粹做套利的计量型对冲基金。
即使是在亚洲市场上,进行股票和期货双边的套利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由于亚洲很多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差异巨大,市场上的对冲基金更多是股票型基金,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避险操作。比如他们的股票仓位达到80%,会用20%放在股指期货那里做简单的避险。
在北美市场上,基金操作品种的跨度很大。美国市场交易品种繁多,而且参与的资金规模宏大,做双边套利的基金也有。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是一种叫做宏观策略的投资品种,在美国市场,它不只是做道琼斯指数期货、纳斯达克指数期货,而是进行全球配置,是按照美国、欧洲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建立独特的模型。它在按照这个模型来做的时候也要同时参考当地的宏观数据,比如利率、汇率等。它一般同时操作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和汇率期货等不同的品种。它规模庞大,在全球范围利用自己的操作模型来寻找套利机会。长效配置的宏观策略基金和管理期货型对冲基金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响力。它可能是美国公司,但是有很多分公司在日本、伦敦、亚洲、欧洲等市场,方便公司在全球市场交易。他们同时在股票、期货、债券市场运作。股指期货仅仅是他们诸多工具中的一个而已,他们的规模比只是本土市场运作的基金规模大得多。
(来源:证券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