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项非常令人欣慰的统计数据,就是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这个喜人的数据说明我国内需已经启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依靠投资与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结构性畸形状态。如果内需不启动,在GDP保持10%左右高速增长的前提下,投资与出口就是跷跷板,此消彼长,同时,压低投资、减少顺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民众的消费能力是否真像数据所显示的那么光鲜亮丽,值得质疑。
直观质疑来源于最新经济形势,我国的投资总量继续处于高位,而顺差居高不下。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估计,今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第二大出口国。除非GDP突破目前11%左右的增幅,否则顺差与投资大幅、持续增长,说明内需仍然受到抑制。
从数据来看同样如此。按照支出法计算GDP,包括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库存调整),以及净出口(顺差)三大部分。
我国的投资一直居高不下。上世纪90年代后期超过35%,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危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投资占比2002年超过40%,2006年国家统计局根据经济普查资料,核定2004年投资率为43.2%,2005年估计超过50%。这一趋势迄今没有根本变化:2006年由于宏观调控的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09870亿元,增幅虽然有所回落,同比仍增长24%;2007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达54168亿,同比增25.9%,投资比例所占GDP比重居高不下。
出口比投资更热。从1994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年年出现盈余。贸易顺差从1994年的5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7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达1125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同期614亿美元的规模,外汇储备从1994年的516.2亿美元快速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13326亿美元。这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顺差额成倍上涨,说明出口经济支撑局面未变。
也许我们可以以韩国、日本为例,将此解释为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但与这些国家不一样的是,我国投资比例远远高于这些国家40%左右的比例,同时在消费的构成中,政府消费构成比重过大,居民消费率则远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世界银行2006年年末发表的2007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虽然自从1998年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启动内需,但是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以每年一个点的比重在下降。中国目前的消费率不仅低于美国的70%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印度的50%~60%水平。
于此同时,政府的消费支出却在上升,这从财政收入以及行政管理费用上可见一斑。从1993-2005年的13个年份中,国家财政名义收入每年增长都超过14%,其中6年增长接近或超过20%,5年超过15%。这一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的10%稍多,增加到2005年的超过17%,2005年后更是直逼20%。从1993至2005年,国家的抚恤和福利支出增加了9.5倍,同期行政管理费支出则增加了10.26倍。与此对应的则是,从2000年以后,居民消费连续4年慢于GDP的增长,年平均增速差距多达2到3个百分点。
我国的居民消费不仅长期以来受到人为抑制,还处于不均衡状态,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偏低,而高收入者奢侈消费偏多,奢侈品进口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通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2个百分点的上升,就急于下我国消费与内需已经启动的结论是不谨慎的。普通民众消费能力是否有极大提高还应存疑。经济越发展,我们越是应该提醒自己看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走过的共同路径:经济发展、国家强盛的过程,也是全民福利共同提高的过程。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