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的股市用语主要来自台湾,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十几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就是如此。
在西方证券市场的有关法规中,与中文庄家一词对应的英文词汇有三个,即:Banker,MarketMaker和Manipulator。
首先,赌场里的庄家(Banker)这个词是赌场专用语,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沪深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显然,这种庄家在内地股市中并不存在。其次是做市商庄家(MarketMaker),在我国的港台地区普遍把MarketMaker翻译为庄家或庄家制,这是一种与目前沪深交易所采用的中央报价系统集中报价,按时间优先、价格优先自动撮合的交易制度不同的另一种交易制度。具体是指买卖双方并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买方和卖方分别与庄家进行交易的制度,在我国又把这一制度翻译成做市商制度。这种交易制度通常是指在一个市场流通性不好的情况下,通过庄家做市商来合规地维护一只股票的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美国的纳斯达克和
香港的
创业板就采用这一制度。而香港就把这一制度翻译成庄家制。显然,这种庄家制度是合规的。而我们迄今为止不管主板还是中小板,还是退市代办转让系统和三板,目前都没有采用这种交易制度。显然,这种庄家目前在沪深股市也不存在。摘自《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