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总共7章、61条、万余字的循环经济法草案,于两年前被补充列入立法计划,昨天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与该草案同批次进行审议的还有国家反垄断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草案。相较而言,由于切中社会热点问题,民众对后两个草案的立法过程始终报以热烈的关注,对前者的反应则明显平淡许多。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也就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总称。负责向人大进行立法阐释的人士认为,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上乘模式,它强调以循环发展模式替代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
循环经济是有潜台词的,那就是经济发展对资源越来越深重的压迫。或者说,它的对立面是建立在高能耗、重污染之上的掠夺型发展模式。我国现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能耗物耗过高,资源浪费严重,产业前端减量化的潜力较大。因此,循环经济法草案坚持了减量化优先的原则,这与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一般侧重于废物再利用是有区别的。简言之,中国式的循环经济是要约束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控制环境污染,对在产业链中流转的资源总量进行有效控制。
追根溯源,循环经济存在于官方的经济思路中已有相当时日,但只是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附属性注释,还没能上升到经济筹划的战略层面。为循环经济立法,将进一步丰富它的内涵,增强其可操作性,有助于扭转当下盛行的、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观。众所周知,作为此种经济发展观的主要特征,对GDP统计总量的片面追逐扭曲了正常的发展思路,造成了能源、土地、环境等被看作是必要的牺牲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境地。
对GDP的畸形心理形成了同样变形的政绩观,这种政绩观又强化了对资源与环境的侵害与“清洗”——这方面的论述已如汗牛充栋,无需多说。但有必要警惕的是,如此恶性循环的困局已把此种积弊传导至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社会肌体的各个层面,构成经济与资源间的刚性矛盾,亟需找到破解之道。换句话说,为循环经济立法就是要确立新型的经济发展思路,破除现有政绩观的顽疾,消解势利的政绩观对资源的盲目利用,解除它对环境恶化的持续“胁持”。
从政府作为的角度来看,这恰好是为循环经济立法的目标所在。但依照中国特色的行政风格和权力架构,立法的目标往往形成法案的障碍,更成为它付诸现实之后的险滩畏途。在这一点上,绿色GDP体系的命运可作前车之鉴。绿色GDP试图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也就是说,绿色GDP是要做减法,说得直白点,它是要减少各级政府依靠GDP所支撑的施政成绩。这无疑冒犯了太多的禁忌,有些省份直接发出抗议或不合作的威胁。今年初,中国绿色GDP数据难产,该项考核体系快速夭折。虽然不能说绿色GDP统计已尽善尽美,但足见冲击现有政绩观有多困难,调整它更需付出极大的代价。
循环经济与绿色GDP当然不属于同个量级的设计,它们有很大不同。循环经济法草案注重制度建设及可操作性,希望升级既有政绩观,以法的力量推行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国家意志,民众当乐见其成。不过,若要新的政绩观从萌发到主导官方心理,直至渗透进大量经济政策中,循环经济将同样面临绿色GDP体系曾经承受的压力,亦即:必定要经历既得利益的反弹,遭遇利益集团的抗争过程。尽管可以运用迂回策略,回避很多原本反对绿色GDP的理由,但循环经济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这核心的抵抗力量。如此,只能等待草案通过,再去检验它的抗打击能力。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