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1日起,新修改的《公共航空运输服务质量》和《公共航空运输服务质量评定》两项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另外,从9月起至明年3月,民航总局将开展对航班延误等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整治。
而民航总局副局长杨国庆日前也表示,正常率低的航班将被取消时刻乃至经营权,各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后要每隔30分钟向旅客通报一次,延误两小时以上必须有配餐。
这是民航主管部门首次就航班延误涉及的细节问题明确表态。
细节 受两次黄牌警告要“出局” 按照民航总局相关负责人的表态,在此次为期半年左右的专项整治中,对于正常率低的航班,民航总局会取消其时刻乃至经营权。打个比方说,如果某航空公司每天中午12点上海d飞北京的航班经常延误,就有可能被取消在每天中午12点安排“上海-北京”航班的资格,严重的话甚至可能被“逐出”京沪航线。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航班正常率低就“出局”的做法,实际上是前些时期北京首都机场“黄牌制”向全国的推广。
据了解,今年6月1日起,民航总局对首都机场的航班延误实施专项治理。按照相关方案,在今年6月至8月的雷雨多发季节,定期公布首都机场离港航班正常率排名的后20位、且航班正常率在50%以下的国内航班,并对这些航班进行黄牌警告。受到两次黄牌警告的航班,将被取消时刻。
8月初,民航总局对外宣布,东航和国航的各一个航班被勒令“出局”。当然,“黄牌出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航班延误中的“人为因素”。
此外,民航总局还将把航班正常率与航空公司扩大经营范围、设立分公司、购租飞机挂起钩来,以促使航空公司提高航班正常率。
“30分钟原则”已获推广 曾经听到许多旅客抱怨,碰到航班延误时,开始还能从航空公司值班人员处得到些信息。比如航班由于什么原因延误,大致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起飞。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航班长时间延误后,个别航空公司的值班人员就开始玩“失踪”,旅客变成了没有知情权的“无头苍蝇”。即使有部分旅客想改签其它航班离开,也因为无法知道延误航班的动态信息,只好抱侥幸心理左等右等,有时甚至出现航班已取消、旅客仍不知情的荒唐事。
不过,今后这种“无人管”的做法将被严格禁止。按照民航总局的明确要求,各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后,要每隔30分钟向旅客通报一次情况。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间,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和南航共同承诺,在航班延误时,每30分钟向旅客通报一次航班动态信息。这也意味着“30分钟原则”已经推广到所有航空公司。
配餐供应有明确时间要求 其实,坐飞机出门旅行,碰到天气等因素而造成的航班延误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夏秋季雷暴天气频发,为了保障飞行安全,航班避开恶劣天气起降是为旅客着想,本来无可厚非。可是,飞机不能准时起飞,航空公司只一句“延误”了事,既不管饭也不道歉,常常引起旅客的不满。
在近日召开的民航运输服务工作座谈会上,民航总局副局长杨国庆表示,今后在航线航班评审中,将加强对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和执行率的监管。此外,还明确了航班延误两小时以上必须有配餐。当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时,空管局、机场、航空公司的领导应立即进入候机楼巡视、处理问题。上海机场和有关航空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航班延误情况,机场以及航空公司等驻机场单位已制订了多套应急预案。
缺憾
航班延误赔偿仍留了“尾巴”
业内人士表示,这次民航总局重拳“出招”整治航班延误,要求非常明确。可对于长久以来“隐隐作痛”的航班延误赔偿问题,却并未给出说法。
2004年6月,民航总局出台《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明确规定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标准分为两种,一是延误4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二是延误超过8小时以上。对于这两种情况,航空公司要对旅客进行经济补偿,补偿方式可以通过现金、购票折扣和返还里程等方式予以兑现。
但《指导意见》留了个“尾巴”,即具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案由各航空公司自行制订。耐人寻味的是,绝大多数国内航空公司至今仍未出台相关方案,航班延误赔偿仍然是各说各话。(陈杰)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