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9月3日电(记者梁思奇)“迎接产业转移”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如何对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一位县长表示:得先问清楚对方为什么要转移?“如果把污染企业引进来,真的是罪责难逃;宁可稳一点、慢一点。
”要破除畸形的发展观、政绩观,“宁可稳一点,慢一点”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明智态度。
相比之下,一些地方的做法值得警惕。太湖暴发蓝藻后,当地政府下决心关闭一批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的消息,却引得一些省市的招商团纷至沓来,希望将这些企业搬过去。这种把太湖发生导致数百万人饮水困难的危害丢到脑后、争抢污染的行径,真让人担忧。
根据经济发展的梯度原理,发达地区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是一个规律。对于这种转移,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还是以我为主,择善而“取”,正是一个地方领会和落实“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尺。弄清楚对方为什么要转移,避免将那些别处驱逐的污染企业“引狼入室”,能有效地防止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转变增长方式,从偏重“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而评价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对科学发展观有怎样的认识,决定着一个地方对发展的选择。暂时或相对落后的地区,所谓的“后发优势”,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吸取别人的教训,不重蹈别人的覆辙。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环境改善,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来的所谓增长,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的发展。在招商引资呈现白热化的竞争中,一些地方官员对于环境保护的自觉固然可贵,但更为重要的是,应尽快制订出台新的干部考核体系,将环保、民生和社会发展的指标放在突出位置,用制度制约为官一任者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具体实践的指导。
随着中部经济的增长提速,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中部六省合作共赢、承接产业转移上,所发挥的平台作用正日益彰显。在28日闭幕的第二届中博会上,中部六省共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6个,合同外资123多亿美元,而首届中博会这一数字为99亿美元。国务院副总理吴仪26日在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万商西进”论坛上提出,中部地区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努力成为最佳的产业转移承接地。
4月24日至25日,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贺州市调研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推动工业发展。
刘奇葆先后考察了贺州欣荣星林业有限公司、吉光电子公司、科隆粉体公司等企业,了解当地承接产业转移情况;深入贺州市政务中心,与办证大厅值岗人员亲切交谈,检查了解办证服务、办理投诉、办事效率等相关方面情况。他充分肯定近年来贺州市围绕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取得的成绩。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