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这个金钱战场上,“撞击”从来没有停止过。尽管基金经理们一再否认“蓝筹泡沫”,但随着上证50及上证180等“蓝筹”指数带动上证指数上涨,有关蓝筹泡沫的争论也越来越大。甚至有学者表示,由于基金建仓不断把蓝筹股价格推高,从而形成“蓝筹泡沫”。
而对此,基金经理几乎异口同声否认,一些基金经理反驳:“什么是理性投资?投资楼市抑或是黄金?把钱放在银行里最理性?” 被迫建仓推高市场?
中国股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上涨巨浪,从1000点到2000点、3000点、4000点以及5000点,两年时间股指走了过去若干年没有走过的路,投资者从来没有停止发出疑问:市场目前是否已经疯狂?理性在哪里?与此同时,“理性”的基金经理手中筹码越来越多,并一直忙着不断建仓或加仓,蓝筹股驱动市场上涨的特征在最新一轮上涨中异常明显。
在近日某基金公司投资者与基金经理对话中,一位投资者就曾直接质问基金经理:“现在私募、散户是理性的,因为他们可以自行决定买或卖,但基金却是‘非理性’的,因为按照基金合同,股票型基金必须有相应的仓位,基金经理们明知道估值高了,仍然不得不买,从而直接制造了蓝筹泡沫。”
在一些网上论坛,关于基金是否应对仓位合同作出修改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一位学者公开表示:“现在大家一发基金,动则上百亿份,买了之后反正契约规定1个月之内完成建仓,无论是大盘还是小盘,买的大都是比较集中的200只左右的股票,这样不断把蓝筹股推高,如果这个市场出现调整,或者流动性管理不好,中国或将出现第一只不得不暂停赎回的开放式基金。”
该学者举例说:“比如说在今年七八月份的次级债风波爆发之前,高盛旗下的阿尔法基金,一度是国际资产管理界的神话,一年超100%的收益,持续了好几年,但要赎回1亿美元的时候,当天市值缩水幅度很大,而巴黎旗下的两只基金更是不得不暂停赎回。”
“谁也不知道是否有泡沫” “在泡沫没有破灭之前,谁也不知道是否存在泡沫。”一位基金经理引用格林斯潘的名言进行反驳。
尽管不少基金经理承认,目前A股的估值不便宜,但他们中不少人认为,目前说泡沫仍然过早,毕竟中国股市的上涨有业绩支撑。一位基金经理拿着数据说,从2007年中报披露来看,上市公司业绩总体高增长逐渐成为现实。
根据天相统计结果,截至2007年8月31日,总共150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7年中期报告,加权每股收益为0.1939元,可比样本同比增长
63.85%。其中86.16%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73.59%的上市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比实现增长。1503家上市公司创造净利润3262亿元,其中具有可比性的1364家公司净利润合计1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12%。“对于基民是否理性,基金经理是否理性,要看怎么说?如果基民把房子卖了买基金,肯定是非理性;基金经理抢着炒作垃圾股,也肯定是非理性。但假设基民抢着买基金、基金经理买股票就算非理性,请问什么是理性?在负利率时代把钱放在银行里才理性?投资楼市就是理性的?”一位基金经理面对投资者,对理性的定义作出质疑。
尽管并不承认蓝筹泡沫说,基金经理们在蓝筹股推动股指上扬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自问:由于国内上市公司盈利释放的可持续性,哪里才能成为市场危机中相对安全的“港湾”。然而这些,或许也只能在“泡沫”破灭时,才真的有人知道。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