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2日电据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中文月刊》报道,美国当前股市的状况与从1987年5月中旬开始的行情非常相似。每次恐慌之后都会伴随一次股市的新高。然后,人们再次看涨股票市场,股市有可能再次面临泡沫的破灭及一次危机。
文章摘要如下:
1987年的美国股市,10月的大崩盘震惊了整个世界。随后,正如现在一样,美国股市的动荡波及到全球,引发了各地的股市危机。
尽管如此,历史上的惊人相似令人不安。到了1986年和1987年,美国股市摆脱了通货滞胀和1970年代到1982年漫长而痛苦的熊市阴影,股价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当时,美国牛市和美国经济连续上涨了五年,但开始显得后劲不足,而通胀率和利率一直都在下降,市盈率却有增无减。
另外,人们都在议论美国储蓄贷款业的潜在困境,这好比今天人们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担心。而当时,日本出现了疯狂的投机泡沫,与当今中国发生的一切非常相似。日本股市的市盈率高达近70倍,当公司回购和私人股本的介入减少了已售股的数量时,人们谈论更多的是股票供应的不足,而人们更担心的是资金流动的增加会抬高股市。一切都太相似了吧?
到了 1986 年和1987年年初,许多仍为熊市感到不安的投资商似乎都患上了严重的恐高症,不胜忧虑。令人尊重的经济学家和股市权威提出了警告,他们表示,股票的价格会走高,通胀率及利率不久可能上涨,而且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不可靠的投机行为。他们纷纷指责程序交易、期权、新生的对冲基金和某种称为投资组合保险的东西。他们的抱怨是正确的,但来得太早,从投资上讲,这可能是相同的错误。换句话说,当时普遍存在的阴沉的情绪与今天的非常类似。
如今,许多对冲基金都自动在价格下跌期间出售了手中的股票,以保证他们不会出现重大的“水位下降”现象,但事实上这只是亏损的一个较中听的代名词。对冲基金客户讨厌水位下降,因为对冲基金绝不应该在跌市中呈现亏损。同时,各大银行和其他机构推出了一些“结构性产品”,即出售对冲基金投资组合,以确保投资商有6%至8%的实际回报率。如果客户要求更高的回报,银行则向他贷款,他可以借此加大投资。这与投资组合保险非常类似,风险较大,即如果价格的下跌开始累积了动力,标的头寸就会因担保的因素而必须变现。换句话说,无论其价值如何,股票只有以低价出售,别无选择。
1986年4月初,由于大批出售,股市突然下跌7%,这与今年2月27日发生的一幕非常相似。那些长期看跌的人拍打着自己的胸膛叫道,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那些看涨的人却感到害怕,纷纷抛出了自己的股票。
在随后的五周内,还有两件类似的事件,每次事件中,投资商都迅速做出了反应,减少他们手中持有的多头股票。而在每个情况中,股票几天后就反弹。渐渐地,那些看跌的人认输了,大批投资商也开始认识到,在跌市中因惶恐而抛出了自己的股票没有好处,因为随后他们总要以较高价买回股票。
从1987年5月中旬开始,美国及其他大多数国家的股市回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5月底刚超过2,200攀升到8月份的2,700以上(收益率超过了20%)。大企业蓝筹股带动升幅。这一模式与当前股市的状况非常相似。每次恐慌之后都会伴随一次股市的新高。然后,人们再次看涨股票市场,而大企业的股票就继续上涨。我们有可能再次面临泡沫的破灭及一次危机。但在我看来,就时间而言,我们是在1987年的春天,前面可能有一次股价的大起大跌。因此,我们必须小心提防。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