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海购物节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上海,也是我国内地大城市首次整体举办购物节。主办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上海打造成“购物天堂”。
“香港购物节”很有名,每年7、8月间举行的购物节,让本就有“购物天堂”美誉的香港在旅游淡季再成消费者“血拼”的战场;而迪拜购物嘉年华的“地球村”,以长达45天的“世界市集”引来无数“赶集人”。
“上海要向香港学习,打造自己的购物节品牌,打造购物天堂,同时也是为迎接世博会做准备”,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说,“届时有7000万人来上海,世博会将是最大的购物节。”
优势渐失—— 近10多年来,上海商业的吸引力开始减弱 按照市经委副主任张新生的说法,举办上海购物节是要让曾经领先全国的上海商业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能与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相匹配,要让上海真正成为“购物天堂”。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尚处于转轨过程中的上海商业就提出要构建“购物天堂”。“但说实话,在当时,到底怎样实现目标,还不太清晰,到底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是不是购物天堂,商业企业和主管部门也一直没有提出过。”张新生坦言,“10多年后举办上海购物节,对我们来说也是新的尝试。”
在商业领域,张新生已经干了30多年,上海商业这些年的浮浮沉沉,他亲历其间,感触良多。
张新生有明显的感觉:1995年以前,全国各地来上海开会、旅游的人会把购物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节目。1995年之后,各地商业都迅猛地发展起来,商品同质化倾向加剧,上海消费的吸引力开始减弱。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上海的净现金流量一度还出现了负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外来打工者把收入都寄回了家;另一方面也表明,专门到上海采购的人少了,来了上海之后愿意掏钱购物的人也少了。
在最近进行的一项全国主要城市商业发展的比较调研中,上海虽然整体商业环境仍处于领先位置,但是细分到各项指标,优势并不明显。比如业态,在2000年以前,上海的连锁业发展还非常领先,但现在其他城市也迅速跟进;比如商业环境,虽然上海的人均商业面积不小,但北京一些新建商业设施档次层级显然更高些。此外,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方面,上海也远远不如它最辉煌的时代。上海主管商业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提到,上半年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比北京多70个亿,危机感十足。
天时地利—— 借力奥运会、世博会,增强上海商贸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如今,上海“高调”推出购物节,天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明年我国要举办奥运会,而2010年上海将承办世博会。商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让那么多人来看什么,来感受什么?上海商业承载的担子的确很重。
去年,上海接待游客近1亿人次,其中9400万来自国内游客,500多万来自海外。但是,这些游客除了必须的住和行的开销外,人均用于购物的消费不到200美元。而内地前往香港的游客,平均每天的人均消费就达到1537港元。
“上海的最大优势就是海纳百川,商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独有的宝贵财富。”张新生说:“举办上海购物节,就是要让国内外优质名牌产品集中亮相,融商、旅、文为一体,集吃、穿、用为一节,增强上海商贸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是上海加快构建国际购物天堂和国际时尚之都的一条有效途径。”
首届上海购物节打出的口号是:“体验都市魅力,就从购物开始”。三大主线、四个板块、七项主题、八条专线,300多项活动把上海的都市魅力和消费体验结合起来。
其中,三大主线为世界风、中华情、上海韵,把国际化、民族化和本地化有机结合起来;四个板块为“品味、时尚、休闲、体验”,涵盖了购物消费的主要方面。而“惊喜不断,折扣大牌”将上海目前3个最大的名牌折扣广场连成一线,“流金岁月,老店新传”将老凤祥银楼、张小泉剪刀、吴良才眼镜、豫园南翔馒头等上海老字号集中展示。
“营销上海”—— 政府推动打造购物天堂 20万份购物地图,近日已经在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机场、车站、码头、宾馆等地免费分发;活动的相关广告,在全市8000多辆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频频播出。可以说,“上海购物节”是由政府推动的又一个“营销上海”的活动。
购物节只是途径,购物天堂才是目标。
那么,什么才是购物天堂?
“购物天堂的概念如果从空间上讲,应该有足够的辐射力。比如香港,可以辐射整个中国大陆,乃至世界各地。”中国连锁行业协会秘书长裴亮说:“还要有便利性、可比性、独特性。有旗舰店聚集,可以把高端品牌一网打尽,消费者买高档时尚物品便利,挑选余地大。”
也曾经有人提出过购物天堂的几大指标:国际性品牌的拥有量达到一定标准;拥有一定数量和档次的本土自有品牌;新品上架要及时,保持和国际潮流同步;城市交通便利,餐饮、住宿配套,有购物旅游接待能力;综合性超大商场的餐饮、休闲项目要齐全,以便于一站式购物;具备商场、OUT-LETS(名牌折扣店)、超市、电子购物等多种销售形态;价格有标准可循,杜绝漫无边际的讨价还价等变相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若对照上述指标,上海似乎已经离得不远。在以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广场和恒隆广场“金三角”为代表的南京西路商圈,引进的1000多个品牌中600多个来自海外,可谓全球顶级品牌云集之地。为了引进更多国外商品,上海还将举办了15年的上交会悄然变身为“首届进口商品博览会”,并在购物节期间同步推出。据透露,进口博览会虽然筹办有点匆忙,但仍有12个国家的250多家参展商报名。
从上述“天堂”的指标看,商品的丰富程度固然很重要,但商业环境和服务质量更是不容忽视的。9月13日,作为上海购物节前期一个重要的活动,650多家企业、近万个网点派代表与政府部门签署“诚信经营承诺书”,承诺童叟无欺、货真量准。裴亮表示,上海商业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但还需要整合。这也正契合了张新生的表述:“上海作为"购物天堂"不仅仅是针对外来游客而言,更要让身在其中的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感受。”
上海,离“购物天堂”还有多远?不妨来亲身感受一下。
《人民日报》(2007-09-18第06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