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认为,在地铁建设上,国内大部分城市仍首选高价的进口设备,国产设备在招标中受到了冷落甚至歧视。一些地区存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过高、城市之间相互攀比,甚至公开提出“工程要保持20年都是一流”的口号,致使工程造价高、运营效益低
“降低地铁车辆、设备投入的成本,才能产生低成本的运营费。
”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质工程专家王梦恕教授10月8日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北京地铁票价全线降为2元,方便和有利于市民,值得全国各城市从地铁建造方面借鉴、思考。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地铁车辆购买费占地铁设备总投资的45%—50%左右,占地铁项目总投资的15%-20%左右。
据了解,今后15年,中国15个大城市将投资6200亿元人民币建设长达1700公里的城市地铁和轻轨交通线路,同时还有其他20个城市正在积极争取修建地铁的许可。
国产设备投标频遭冷遇
“地铁建设应立足于国产,应时刻想到要让老百姓坐得起,”王梦恕说:“崇洋思想要不得。”
据了解,国内大部分城市仍首选高价的进口设备,国产设备在招标中受到了冷落甚至歧视。一些地区存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过高、城市之间相互攀比,甚至公开提出“工程要保持20年都是一流”的口号,致使工程造价加大、运营效益降低。
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在评标过程中,通常将国产设备评为档次低于进口设备,致使国产设备分值大大降低,从而被淘汰出局,这成为不合理评标的显著特征。
据了解,通常的评标过程分为技术评标和商务评标两个环节,只有在技术评标中排名前三的生产商才能进入商务评标。而在技术评标中,国际知名品牌可得75-100分,国产品牌只有45-75分。假如有三个国际知名品牌参与竞争,无疑,国产品牌根本毫无机会。
在招标文件评标细则中规定,好档为75-100分,中档为45-75分,差档最多45分,而评标条款中则规定好档的产品只能是国际知名品牌,国产自主品牌最多被列入中档。
此外,评标条款中,“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结构一体化得满分,组装产品要扣分”;“产品的业绩得分按照同类产品的合同额来记分”等规定的业绩评分,无疑“偏袒”了国际品牌。
在一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招标文件和评分细则中,人为地加入了诸多歧视国产设备的条款,最终使国产设备只能有参与机会而无最终中标可能。
国产车辆“物美价廉”
据王梦恕介绍,目前北京地铁运营的车辆包括长春客车厂生产的DK8-DK16型地铁车,运行效果很好。这批产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春客车厂引进样机后自主开发生产的。在保护装置、陶粒砂地板结构,耐候钢车体结构等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制方面获得突破。
据了解,一辆进口地铁车辆的价格在120万-180万美元,而北京地铁所采用的国产地铁列车的价格为40万美元左右。长客厂提供给北京复八线的变频调压车单价为68万美元。
“实际上我国早已具备了自主生产地铁车辆的能力,并已出口。”王梦恕说。20世纪70年代,长春客车厂和有关单位研制了当时先进的“逆导晶闸管断波调压技术”、“轻型车体结构”、和“新型空气弹簧转向架”等技术,产品出口朝鲜。
“这些产品只是在美观上略为欠缺,安全、可靠、稳定性是很好的。”王梦恕说。
王梦恕还介绍,长春客车厂已开发车型30多种,是国内历史最久、技术力量整体水平最雄厚的单位。在长春客车厂的带动下,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京浦镇车辆厂等有生产铁路车辆经验的工厂也开始生产地铁车辆,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北京地铁建设始于1965年,五年时间建成1号线。地铁车辆于1959年开始在铁道部下属长春客车厂生产,1967年完全利用国产材料、配件和技术生产出2辆DK1型地铁样车,在1970年满足地铁1号线的通车需要。
进口车也应兼顾经济性
王梦恕表示,追求地铁车辆的先进性,而大大提高地铁车辆投入,会使建成后的地铁票价过高。
据了解,在1990年到2005年之间,全国开始兴建地铁工程,上海、广州利用外资贷款首次购买国外新型地铁车。上海地铁采购的进口车辆为130万美元/辆,广州为180万-190万美元/辆。进口装备的比例过大成为地铁建设成本超高的最重要原因。
而王梦恕表示,庞大的市场吸引北京地铁车辆厂、上海电气集团下属的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公司等单位生产地铁车辆产品。这些非国产化电动客车车型的新厂都是属消化、吸收、再消化、制造的模式,与长春客车厂的生产模式非常不同。
“目前北京地铁车辆厂和上海阿尔斯通公司应该说起点高,能生产A型和B型车”,王梦恕说:“这两类车的宽度不同,车型好看,但原理都一样。关键是调压调频、制动系统、转向架、交流装置、电气系统等五大部分,车体车内设备仅是其中一项”。
据了解,未来10年内,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牵引供电系统的投资将占到总投资的8.5%,投资额高达2380亿元。包括高压GIS设备、整流变直流开关、低压开关、电力电缆等产品的市场,目前一直被西门子和ABB等巨头所垄断。
业界人士指出,进口车不仅进口费用巨大,后期维修费用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