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要向国际先进的测算标准靠拢;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加强中国的核算工作,特别是服务业统计。"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日前在<中国国民核算:测度方法、最新进展和未来出路>首发式上表示。
该书是亚洲开发银行向中国提供的技术援助项目"改进中国服务业统计"的主要成果,希望通过改进中国的国民核算体系,为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更好的基础。
中国经济在过去25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但是,随着近几年经济数据公布的日趋透明化,有关中国GDP数据疑问也日益增加。
2004年的经济普查结果表明:国民经济核算的地区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差异巨大,前者一直高于后者。对于种种质疑,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曾在今年年初公开解释说,关于国家GDP的数字和地方GDP加总的核算数有差距的问题,一方面是现行地方和国家各自核算的制度原因,一方面是统计方面的技术原因。
亚行助理首席经济学家比仕奴·潘特介绍,评价一国国民账户的可靠性有两种方法,一是将GDP的水平和增长率与其他国民账户的总量指标进行比较;二是通过仔细检查国民账户所使用的基础数据、数据收集方法和将基础数据加工转化成国民账户所要求的指标,来检验和评估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然而,按照这两种方法对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评估后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一方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之间存在不协调;另一方面,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普查结果都存在和国民经济核算结果的冲突。
事实上,这些矛盾和冲突主要来源于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测算方法的问题。
据介绍,中国最早的正式国民账户是1952年按照物质平衡表体系(MPS)编制而成的(数据的收集源于地方一级级上报),直至1992年才放弃使用这种计划经济时代沿用的核算方法,正式采用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SNA)作为官方国民核算体系,并按SNA的要求改进数据收集和核算方法。
但是MPS方法遗留的问题仍然存在。亚行指出,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国家统计局与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尚需更好的协调、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及非法金融活动的测算应该纳入。对此,国家统计局正在通过开展定期的全国普查和年底抽样调查来提高国民核算数据的质量。
不过此前,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修订结果曾表明,中国的GDP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服务业增加值的低估。彭志龙强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服务业的核算都将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重点。"
比仕奴·潘特也表示,一直以来,中国服务业的产出和增加值的官方估计值难以充分反映服务业快速扩张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因为统计口径问题导致服务业的低估,另一方面是诸如住房、公立学校和公共交通服务定价偏低,也使得服务业被低估。
该书认为,目前中国服务业测算存在的困境,如服务业的增加值如何进行核算、行业分类太粗无法得到更细化的数据等,这些都制约着服务业测算数据的准确性。
比仕奴·潘特认为,必须对现有数据收集中的缺陷进行纠正,国家统计局的长期目标应该是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抽样调查系统,包括法人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内的所有企业类型的所有服务活动,都应该包括在抽样调查中。
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在北京市开展了试点抽样调查,检验服务性活动抽样调查的可行性,今后还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亚行还提出了改善国民经济核算的建议,包括:纠正现行服务业数据收集的缺陷;对目前被归为一般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进行重新定位;加强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调查,在金融监管机构和统计部门之间进一步加强沟通;对非金融服务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对服务企业账户进行进一步细化;优先考虑改进不变价增加值核算数据的质量等。
(责任编辑: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