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新沈鼓的聚变之路

  新沈鼓集团能否继续高速发展,真正成为亚洲通用机械航母,至少还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技术的持续进步,二是重组后的有机整合

  穿过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干净的马路,一片崭新的建筑群巍然挺立在记者眼前。这些穿着铁灰色铠甲的“士兵”,整齐有致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给人一种威严肃穆的感觉。

'); } e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urnAD12').innerHTML = ""; } } showTurnAD12(intTurnAD12); }catch(e){}
这里,就是中国通用机械航母的诞生地——沈鼓集团的新迁园区。

  今年6月刚刚搬迁完毕的沈鼓集团,是由沈阳鼓风机、沈阳气体压缩机和沈阳水泵公司3家企业重组而成的大型通用机械企业。

  沈阳气体压缩机和沈阳水泵公司两家企业,当年在沈阳也是响当当的角色,它们曾经都是国内同行业最具规模的龙头企业。由于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以及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它们一如铁西区众多装备制造企业一样,一度陷入低迷状态。2004年8月,借铁西区“东搬西建”、土地置换的契机,沈阳市以及铁西新区两级政府对原沈鼓集团增资入股,以沈鼓集团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优秀的企业文化重组沈阳水泵厂和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的优质资产,建立了新的沈鼓集团。

  沈鼓集团的副总经理、当年搬迁总指挥孔跃龙表示,“当时,打破各自为战的格局,实施重组,是3家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重组形成的沈鼓集团,意图解决原先各厂产品相对单一独立、经营规模小、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的劣势问题,使在国内石化装备领域已然领先的沈阳鼓风机厂优势更为突出,并致力于打造一个产值超百亿、亚洲最大的通用机械制造基地。

  “忙,怎能不忙?”

  “忙啊,怎能不忙?恨不得一分钟当作一小时来用”,沈鼓集团党委常委副书记邓长辉告诉

  《中国投资》。

  沈鼓人用了20个月建起了占地面积90万平方米的新厂区,用了半年时间搬迁近1700台设备,而且同时实现了搬迁生产两不误。2006年产值达到40多个亿,是历史以来的最高值。今年,计划产值超过60个亿,订单多到厂子里需要3班倒来完成生产任务。

  “厂子刚搬迁技改3个月,新的厂区完全按照新的工艺路线、产品结构来设计,整个重新布局,多少细节需要理顺啊”, 沈鼓集团总经理助理、党委工作部部长刘超伦感叹道,语气中流露出喜悦。

  “今年上半年搬迁没有赶出来的活儿,下半年要加班加点完成。大伙儿都攒着一股劲儿呢”,转子车间的工人告诉记者。按件计费的工人们干劲十足,加班能挣钱,远胜过企业经营不景气、下岗没事干的时候。

  新园区新气象,忙而有序的背后是生机。

  “如果说搬迁改造立刻就能提高多少工资,还为时过早;但是,搬到新厂区大伙工作条件更好了,干活心情舒畅了,觉得沈鼓更有希望大家更有盼头了,这是从上而下的真心话”,刘超伦说。

  从决定搬迁新厂区起,沈鼓人就没一刻闲着。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鼓风机厂)一车间是沈鼓集团第一个搬迁的团队。2006年8月29日,该车间在新厂区的第一台设备数控切割机床正式启动了。当时的操作者廖秀伟表示,那时灯火彻夜通明、全员熬夜奋战,已经不是新闻。基础设施不完备,任务下达紧急,完成工期紧张,生产突击紧张,可是没有人叫苦喊累,都咬着牙挺了过来。

  的确,这股子“挺”劲是一个企业迸发出顽强生命力的根基。在沈阳鼓风机厂最困难的时候,

  工人常常自费坐出租车来厂加班,也没有耽误过生产。这样的凝聚力,是企业再度辉煌的基础。

  此外,即使在艰难时也咬牙进行了大小的技改工作,是沈鼓集团另一个高瞻远瞩的决策。正是有了这样不间断的技术积累,沈鼓集团近年来才能取得大炼油、大空分、大乙烯机组研制的新业绩,成功制造出世界顶级大型离心压缩机产品,并拥有研制百万吨乙烯机组的实力,为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做出巨大贡献。

  “如果没有搬迁改造,就凭你们技术的积累和市场的拉动,企业不也会活得很好?”记者问。

  邓长辉把记者领到沈鼓集团新建的试验台前。他说,试验台代表了一家企业的研发水平。这个诺大的厂房可以同时容纳48台机器同时进行出场试验,达到3万千瓦的容积。“这是我们过去无法想像的。原来的厂房捉襟见肘,别说增扩试验台了,连新添一个研发室都没有空间。而这个还只是一部分,我们还要再建试验台,届时将达到8—10万千瓦的容积,使硬件装备达到世界最为领先的水平”。

  有了空间,有了资金,有了硬件,才能谈技术升级、工艺流程重组。而搬迁所提供的,正是一个大刀阔斧、全面升级改造的契机。

  待价而沽的25%

  沈鼓集团是跨国公司觊觎中国通用机械尤其是石化装备市场绕不过去的一道关。近年来,沈鼓的核心产品在中国石化装备领域拥有极高的占有率,如石化行业往复压缩机市场占有率超过80%,化肥往复压缩机占有率超过60%,在离心压缩机、大型鼓风机领域分别拥有85%与40%的市场份额。沈鼓,成为在该领域唯一能与跨国公司抗衡的中国国有企业。

  “对于GE和西门子两家,谁肯转让核心技术多一些,我们就选择谁。这是集团的既定方针”,邓长辉说,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自豪。对于目前颇受关注的股权转让问题,沈鼓集团用词依旧十分谨慎。

  今年6月,中石油、中石化已与沈鼓集团签订协议,每家企业收购沈鼓集团30%的股权。财大势强买家的参股使沈鼓集团找到了“背靠大树”的感觉。邓长辉说,选择中石油、中石化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其优势显而易见,不仅是在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保证上,而且在技术、资金、国际市场等各个方面都会为沈鼓集团带来益处。而这两家也将在行业装备上占尽优势,降低成本。

  目前,沈鼓集团待价而沽的25%股份(其余15%由铁西区国资委保留),正使得美国GE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激烈竞争。有知情人士透露,他们很有可能打破跨国公司在中国长期坚守的合资底线,在只获得一小部分股权的情况下转让核心技术。

  “以前,GE和西门子都想收购、控股沈鼓,出于国家战略考虑和经济安全,沈鼓始终坚守着。如今,外资合作方由我们自己挑选,的确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邓长辉说。

  外资肯以较为核心的技术换取沈鼓集团的部分股份,正是看中了沈鼓集团发展的强劲势头。出于长远考虑,如果不参股,外资在中国通用机械市场将会受到沈鼓集团的强力阻击。因此即使没有获得控股权,外资还是积极希望成为沈鼓的合作伙伴,而非完全的市场竞争对手。此外,中石油、中石化的加盟,也使得沈鼓集团有了更多与跨国公司对话的实力。

  “我们转让这25%的股份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想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变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现状,使得企业机制更为现代化;二是想借此引进外方的核心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为企业的改制上市、迅猛发展提供动力”,邓长辉说,“现在还没有最后定下来选择哪家,但是双方一直都有深度的沟通和合作,年底前应该可以确定。”

  事实上,GE和西门子都以积极的姿态在谋求进入沈鼓集团。此前,双方都与沈鼓集团签订了技术转让的意向协议,意欲转让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沈鼓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苏永强曾表示,“我们在选择战略合作方时,主要看对方在技术上给到什么程度,即使不是最为核心的技术,只要比我们现有的先进,我们也要拿过来。”

  有人认为,苏永强的强势风格,也是沈鼓集团与外资谈判占主动地位的重要原因。记者在现场与工作人员随机聊天时,已隐隐感受到他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苏永强曾说,“其实一开始,我已经知道要与谁合作了,但是我现在不会告诉你们。”实在是吊足了跨国公司的胃口。

  谁主25%,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鼓集团已经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有条不紊地去得到。

  持续整合与提升

  2006年,沈鼓集团最值得自豪的一点是:高附加值产品强势拉动产值增长。去年沈鼓集团全年研制生产的新产品达到255种、439台,产值实现160886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0.6%;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190种、317台,产值达到146129万元,占新产品产值的90%以上。

  今年上半年,沈鼓集团引以为傲的是,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搬迁,实现了产品的工艺流程再造和结构升级。但是,沈鼓集团能否继续高速发展,能否真正成为亚洲通用机械的航母,至少还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技术的持续进步,二是重组后的有机整合。前者需要实力和契机,后者需要魄力和时间。

  对于技术进步,苏永强始终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执着和渴求,这也是沈阳鼓风机厂多年来破茧成蝶的重要动力。他曾表示,沈鼓集团的技术进步不但要为市场提供强大的支撑,而且与产品和装置的重要性紧密连在一起,和职工的责任感、幸福感连在一起。

  “虽然,沈鼓集团作为中国通用机械的一面旗帜,在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力、在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贡献率、在外商心目中的认可度都在不断提升。但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与国家要求、用户需求和沈鼓发展相比,核心产品的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石化行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有着广阔的空间,要尽快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的突破。若在短时间内实现不了突破,就将失去历史的机遇”。苏永强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然而除了自主研发力量需要增强之外,以部分股份换取外资核心技术的问题也依旧没有尘埃落定。今年底的选择,将关系着沈鼓集团今后多年的技术路线。

  此外,与沈阳气体压缩机、沈阳水泵公司的完全整合也进入最为关键的时期。今年,之前独立办公的3家企业完全搬迁到一起,自然少不了磨合和磕碰。由三变一,各级重叠机构的整合,人员的调配,职工之间的文化融合,企业整体向心力的凝聚,都是一个个琐碎而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领导者足够的魄力与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气体压缩机和水泵两家企业依旧是独立法人,而且其沉重的历史债务并没有完全解决,沈鼓集团有可能将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有消息称,中石油、中石化虽然签订了股权收购的合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质性的注资,新沈鼓集团的运作及成效还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责任编辑:丁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