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货物总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递增分别达到21.4%、18.5%和35.2%。
2006年,江苏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8.64亿吨,居全国第一;沿海主要港口的数量、亿吨大港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2006年,江苏省完成水路货运量3.29亿吨、周转量2515亿吨公里,分别约占全社会运输总量的1/4和2/3。
2006年,江苏全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相当于“十五”期间的总和,其中内河航道与港口建设完成投资分别较上年增长了66%、83%。
目前我国哪个省亿吨大港数量最多?江苏。
去年我国哪个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最大?也是江苏。
近年来,江苏水运发展步伐持续加快,逐渐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的转变。
挖掘潜力
发挥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优势
江苏是水运大省,素有舟楫之利。全省拥有内河航道2.48万公里,连接了所有省辖市和80%以上的县(市),总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国第一。长江和京杭运河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为显著的区段都在江苏。同时,江苏跨江滨海,港口资源丰富,拥有适宜建造万吨级泊位的长江深水岸线266公里和宜港海岸线127公里;在交通部公布的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中,江苏就有5个。
但是,江苏水运发展相对滞后,航运发展现状与领先全国的水运资源优势不相匹配。虽然省内内河航道里程约占全国的1/5,但由于等级航道比例偏低,尚未实现联网畅通,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大量适宜水运的煤炭、矿建材料等大宗物资被迫转移到公路、铁路上去,形成了不合理运输。
分散式管理是造成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失衡和衔接不畅的主要原因。江苏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果断决策,对交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2006年省铁路建设办公室并入了省交通厅,2007年初省交通厅增挂省航空产业发展办公室牌子并设立航空产业处,从而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形成了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大交通管理体制。
“江苏在全国率先构建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大交通管理体制,使我们审视交通发展的视野进一步拓展,谋划交通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开阔。”江苏省交通厅厅长潘永和说,“从江苏人多地少、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较弱的特殊省情出发,未来江苏交通发展的潜力在水运,方向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措施在统筹协调、优化配置交通发展资源。为此,我们提出了‘从以抓公路发展为主,向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转变’的工作思路,即在继续加强公路建设的同时,突出加快港口、航道和铁路、航空的发展,努力形成公铁水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衔接顺畅的发展格局。”
科学规划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水运发展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引领江苏水运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江苏省交通部门注重以前瞻性思维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水运发展规划。
注重规划的科学性,更注重规划的系统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江苏省交通厅先后组织编制了海运发展规划、港口布局规划、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十一五”规划等,逐步完善了江苏水运发展规划体系。同时高度重视港口、航道发展规划与公路、铁路等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力求做到各类规划之间协调一致、有效呼应。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江苏省严格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开展建设,保证规划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目前,江苏省正按规划加快推进水运重点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将以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海港群为核心,加快沿江沿海港口建设,建成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连云港港5个亿吨大港,形成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四大重点货种港口的专业化、集约化布局。完善海运直达、江海河转运和长江中上游、内陆地区中转联运三大运输系统,初步建成连云港港、苏州港太仓港区两个远洋集装箱枢纽港,使沿江沿海港口吞吐能力翻一番,货物吞吐能力达8亿吨,集装箱达1200万标箱。
同时,建设一批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沿江沿海其他港口和内河主要港口,加快实施全省干线航道网整治建设,整治内河航道650公里,新建船闸10座。通过努力,到2020年时基本建成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现代化江苏水运体系。
注重节约和环保
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
全面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方针,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水运行业,是实现江苏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实现资源互补,并最大限度地集约利用土地,江苏省交通部门把公路与水运项目建设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项目建设,优化规划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提升质量、确保安全的同时,在水运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中引入节约环保新理念,力求使设计做到精益求精;在航道建设中,不仅考虑两岸的绿化林带,部分航道整治项目还专门结合城市改造开展了绿化景观设计。
比如,通过优化京杭运河常州改线段方案,使其与太湖流域防洪工程——武宜运河的规划共线8公里,一举节约土地800多亩。在京杭运河两淮段“三改二”工程部分航段中,结合现有河道及植被条件,采用了生态护坡技术,既美化了环境,又节约了投资。
加快运输装备升级,从严控制船舶污染,是江苏省交通部门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水运行业的又一举措。为大力推进运输船舶标准化建设,促进运输装备结构调整、优化升级,2004年以来,江苏省加快推进了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工程,累计发放政府补贴资金近7亿元,完成拆改挂桨机船近2.3万艘,占全省需拆改总数的90%以上。
目前,京杭运河江苏段全线已全面禁航水泥船和挂桨机船,航行于京杭运河符合主尺度系列的标准船型船舶比例超过25%,不仅大幅提升了船舶航行速度,也显著降低了油耗、减少了石油类污染和噪声污染。
不断创新
深化改革,提升加快水运发展的动力
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需要不断深化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保持和提升加快水运发展的持续动力,更需要不断创新。
在“以省为主、地方配合”的航道建设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有“责”无“权”,自然也减少了对航道建设的热情。从2003年起,江苏省逐步将“以省为主、地方配合”的航道建设管理模式改革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省里行业监管”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航道建设的管理权、受益权交给地方政府,实现了“责权利”的高度统一,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一线征收人员的收费自由裁量权过大,是滋生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的主要根源。2005年底,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航道规费计算机联网征收,不仅取消了一线征收人员的收费自由裁量权,提高了船舶过闸运行调度效率和服务水平,基本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
服务创新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2006年,江苏省交通厅在京杭运河宿迁段建成了全国内河上第一个水上服务区,船民不必上岸就可在船上享受到购物、医疗、加油、餐饮等多项服务,今后几年,还将在苏北运河沿线累计建成类似的水上服务区12个。
在破解水运建设资金筹措难题上,江苏省也作了积极的探索。今年8月出台的《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对航道等公益性基础设施按照省市共建、政府主导的原则筹措建设资金,省政府从2007年起在省财政预算中建立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5亿元用于水运建设;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市、县两级政府要投入不低于20%的建设资金。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