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南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药房托管"将在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实行,年底前,市属9家三级医院都会实行"药房托管"。
这意味着,在南京二级以下医院实行近2年的药房托管将正式推广,而占据地区销售额六成以上的三甲医院药房也被纳入其中,这让相关医药商业企业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三级医院的药房托管,南京医药肯定会积极参与进去,并且肯定是有很大的主动权。"4日,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医药")执行副总裁滕学武告诉记者,目前三级医院的药房托管,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政府方面还没有最后确定,但无论如何,南京医药将密切关注此事,并积极参与。
药房托管推至三甲医院
2006年2月,由南京市政府推行的南京市医院"药房托管"全面启动。但当时参加的只有全市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并未参与。
所谓"药房托管",就是将医院药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仍属医院,将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给医药公司,双方按某种方式进行利益分成。这是南京市2006年以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改变现有的药品流通方式,让药品从生产企业通过托管公司,直接进入医院药房,减少中间流通环节。
政策实行以来,外界褒贬不一。对于"药房托管"是否真能有效实现医药分家、杜绝商业贿赂,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可以说,积极参与此事的医药公司——南京医药承担了相当大的政策和商业风险。
作为当地最大的医药分销企业,南京医药通过竞标,托管了80多家南京医院药房,占南京市药房托管市场份额的90%以上。而由于三级医院药品销售分量较大,政府态度较为慎重,之前公司托管的全是二级甲等以下的医院。
知情人士指出,此次明确年底将政策推广到三级医院,说明上层对该政策是认同的,下一步有望继续推广。
国信证券研究员贺平鸽认为,只有当三甲医院也开始推行药房托管,并在全国其他地区复制时,"企业故事"才能演变为"行业故事"。的确,一个地区医药销售额的六成以上是通过三甲医院实现的。
以南京地为例,医院用药至少有70%在三甲医院。很多社区卫生院和厂矿医院等平均每年药品销售额仅数百万元,而当地像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一家的药品销售额每年就在5-7亿元。
滕学武也表示,如果实现三级医院药房托管的突破性进展,将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公司在渠道中将具备更强的话语权。
据南京政府方面介绍,目前正在编制具体的实行方案,"会比二级医疗机构的方案更规范,框架更完善。"届时会由市卫生局设立一个三级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中心,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这样就减少了药品的中间环节。
5日,南京医药助理总监陈若琴告诉记者,目前市卫生局还在制订具体的操作方式,具体文件尚未出台。但公司将就此事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实施方案。
南京医药谋转型
南京医药始建于1951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南京市二级医药采购供应站,1998年公司走外延扩张之路,收购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医药分销企业,销售规模从不到10亿增长到了70亿。
2006年南京医药主营业务收入已由1996年的5.02亿元上升至2006年的68.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跃居全国医药分销商排名第四。
事实上,药房托管是公司2006年以来在药品批发零售领域的创新措施之一。虽然药房托管短期内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有限,但对公司提高对终端的控制力,推动OEM贴牌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都将大大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滕学武告诉记者,要参与药房托管,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渠道产品丰富。这也正是南京医药未来业务拓展的重点。
目前,南京医药OEM和零售网络都在继续整合,OEM产品正在逐步进入公司分销网络,目前公司OEM的品种已经有400多个。
OEM的药品毛利率较高,约为20%-30%,公司以往销售的普药毛利率较低,将OEM生产的普药置换进入公司分销渠道和托管的医院药房,一方面可以降低零售价格,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毛利率,为公司盈利。
南京医药方面表示,无论是药房托管,还是OEM贴牌,都将增加公司在渠道上的话语权,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今年4月,南京医药开始暂停进购全国最大的合资药企西安杨森所有药品,要求以"全面对话"方式与西安杨森谈判,诉求渠道利润重新分配,并提出新的"订单式的合作",即南京医药将按照5年20亿元的价格,下订单给西安杨森,委托西安杨森生产价格更低的常用药品,而品牌可以不打西安杨森的。西安杨森按订单进行生产,赚取生产环节的利润;南京医药负责分销,赚取营销环节的利润。
业内人士指出,所谓"订单式合作",就是将上游供货商变成OEM厂家的过程,这意味着渠道商话语权的增强,不满足于仅仅依靠代销差价来盈利。事实上,南京医药已经和国内较多厂家达成了OEM的合作,但西安杨森作为合资药企的老大,仍未和南京医药达成一致意见,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