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上海国资地产龙头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华企业,600675.SH)的再融资方案以这样一种方式呈现。
11月14日,中华企业公布了再融资方案,以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配售2.72亿股,融资规模将近30亿元。
在这之前,中华企业再融资计划也早已聚焦在媒体的关注中。不过,市场的预期更多地聚焦在中华企业通过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资产注入实现再融资。
“最为乐观的融资方案是出于同业竞争的压力和对上市公司的支持,大股东将其主要资产注入,此次配股表明公司试图通过其他融资途径解决目前的资金瓶颈。”申银万国分析师殷黎分析指出。
对于资产注入和配股之间的取舍,中华企业内部人士指出,通过配股融资是公司经过审慎研究决定的。此次融资所得,将投入周浦23号地块住宅项目、浦东新区花木镇3街坊42丘住宅项目、古北商务分区9-3地块项目三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这三个项目的总投资约55.90亿元。
融资瓶颈 正如中华企业对此次配股动机是“有效地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所描述的,中华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资金的瓶颈。
这种压力在6月21日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天,中华企业公告,分别向广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申请贷款,总额达7.1亿元。
此后中华企业又先后向交通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申请3.5亿元贷款,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项目建设。
尽管通过一系列的银行贷款,使中华企业三季度的货币资金较年初增加了35.66%。不过,从财务数据看,中华企业的资金层面没有得到缓解,资产负债率偏高,达到63.99%。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嘉指出,预计中华企业下半年销售回笼资金约15亿元,考虑到近期股权收购项目所需的资金,公司年底的资产负债率将达到70%左右。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2006年度股东大会上,中华企业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董事长皋玉凤就坦承,目前公司发展的确存在资金瓶颈问题。中华企业董事长朱胜杰则明确表示,有再融资方面的考虑,相关工作也正在进行中。而在8个月之后,中华企业终于抛出了酝酿已久的再融资方案。
中华企业相关人士指出,通过此次配股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资产注入预期 尽管配股融资方案的出炉标志着中华企业的再融资之路已经迈出关键一步,不过,配股方案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企业在资金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华企业来说,再融资的最优方案是采取“资产注入+定向增发”的形式。一方面,大股东将集团的主要资产注入,不仅体现出对上市公司的支持,同时也实质性地解决同业竞争的遗留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增发融资补给发展的弹药”,充分把握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良好机会做大做强。
此前,皋玉凤也明确表示,作为大股东将责无旁贷地对上市公司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大股东类似的表态和对旗下房地产资源的整合的需要一度让市场对中华企业选择资产注入融资方案颇为看好。
据知情人士透露,最终没有选择通过资产注入融资的方案,应该与上海地产集团的人事变动有关。集团人事变动延长了中华企业资产注入的等待时间和成本。
在亟待加快推出融资方案的现实面前,中华企业最终选择了通过配股融资的次优方案。
“选择配股主要是基于配股融资的速度较快、定价相对灵活的考虑。”殷姿指出。
据介绍,中华企业将以约每股11元的价格向老股东配股,仅相当于当前市价的1/2(11月15日中华企业以21.16元收盘);此外,配股的批复时间相对较短,如果进展顺利,明年上半年就能实施。
不过,此次中华企业配股方案并没有涉及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及未来可能的解决办法。这一点也将成为此次再融资方案被批复的障碍。
“方案能否通过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殷姿指出。不过,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该方案没有通过证监会的批复,那么来自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层面的压力反过来可能迫使大股东启动整体上市。
新股 新股发行中签查询 新股 行情查询
进入新股频道 作者:王晓伟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