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为上海一家贸易公司对日本知名零售企业的出口赊销贸易成功办理了国内第一笔“TSU”业务交易,在国内银行业中开创了“TSU”业务应用之先河。这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银行为应对金融业国内外竞争、加快体制和业务创新的一个举措。
日前,就中国商业银行如何提高竞争力等问题,本报采访了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
商业银行面临新挑战
问: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您认为国内商业银行面临怎样的新挑战?
李礼辉: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总体良好,但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银行业有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前景,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导致投资增长过快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二是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加快,使银行面临更大市场风险;三是目前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这对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金融“脱媒”趋势加快,直接融资渠道迅速扩大;五是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外资银行的进入,这些都将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产生影响。
合理配置信贷资源
问:如何才能将这种挑战转变成一种发展的契机?
李礼辉:应对挑战,要大力发展负债业务。中国银行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措施和资本市场发展对负债业务的影响,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加快负债产品创新,优化负债结构。同时合理定价,适当控制负债成本,促进负债业务发展。
抓住机遇,要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对客户、行业、产品和地区进行合理区分,主动调整资产结构,有效规避经济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寻找潜在的发展机遇。中国银行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强调“绿色信贷”意识,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和项目信贷,积极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重点污染防治工程贷款,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重视风险确保稳健发展
问:风险控制是银行经营永恒的话题。中国银行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在风险控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李礼辉:当前一定要强化风险管理,确保稳健发展。创新为我们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利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缩短本币债券投资组合久期,降低估值损失风险,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品管理交易性和非交易性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我们高度关注并有效管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风险,发挥货币掉期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流动性和头寸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主动控制贷款总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加强风险监控和准入退出机制建设。
开拓新兴业务培育增长点
问:“走出去”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行目前有没有新的海外投资和业务计划?
李礼辉:在发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中国银行不排除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投资、并购等方式,拓展业务领域、延伸机构网络、巩固和扩大多元化业务平台。中国银行成功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国银行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在目标市场上,大力拓展亚太、美国等重点市场;在目标客户上,大力拓展“走出去”的中国跨国公司和出境人群、高端个人等重点客户;在业务产品上,大力拓展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全球统一授信、全球现金管理、银团贷款、银行卡、理财、消费信贷、离岸业务等重点产品和业务。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