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由柴火棒变成了“摇钱树”
鄂尔多斯用林沙产业撬动沙漠治理
“过去只管把羊赶出去放,草场不断沙化退化。”皮肤黝黑的牧民吉日嘎拉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这几年,通过轮牧、舍饲圈养,在沙地上种沙柳和牧草,我家100只羊,每年光自家草场上打得草都用不了。
今夏,记者在毛乌素沙地腹地的乌审旗采访途中,迎面碰上这个旗嘎鲁图镇的牧民吉日嘎拉,他正开着装满了沙柳的农用车打算去镇上卖。
沙生植物由单纯的防沙治沙功能变成了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许多农牧民从中尝到了甜头。记者最近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采访了解到,这个市以工业化的思维调整林沙产业结构,实施“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战略,以利益杠杆来撬动生态建设,探索出一条“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成功之路。
这是治沙技术人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毛乌素沙地网格沙障内巡查植被恢复情况。新华社发
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
地处毛乌素沙地北缘的伊金霍洛旗台吉召镇阿格图村只有441人,沙柳种植面积已达到19万亩,去年出售沙柳6300多吨,人均收入2130多元。
沙柳是鄂尔多斯市防沙治沙的主要乡土树种之一。这种沙生灌木每生长两三年必须平茬(从根部砍掉),否则就会枯死。过去,农牧民把平茬后堆积如山的沙柳当柴烧,因而种植和管护沙柳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地方原本大片成活的沙柳最后都变成了沙漠中的枯枝。
把阿格图村的沙柳由烧火柴变成“摇钱树”的,是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以及附近其他几家沙柳加工企业。据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永亮介绍,公司于1998年收购了因环保不符合要求等原因亏损、破产、倒闭多年的原达拉特旗造纸厂(国有企业),新上了年产50万吨沙柳制浆配抄挂面箱板纸技改项目,为年产近100万吨的沙柳找到了出路。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年产10万吨高强瓦楞纸,使“次小薪材”的沙柳变废为宝。2006年,这个公司支付给农牧民沙柳原料费3600万元、运输费1800万元,农牧民3万多户、12万多人受益。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变生态链为产业链,农牧民按订单发展林业有了新的收入,变‘要我种’为‘我要种’,种植面积成倍增加。”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副局长贾继良告诉记者,达拉特旗帮助东达蒙古王投资建设了300万亩沙柳种植基地、50万吨沙柳人造板纸生产项目和30万吨颗粒饲料加工项目,基地与项目区的运营形成一个微循环产业链;杭锦旗引进数家生物制药企业,通过企业投资扩大造林面积,通过林带防护促进药材植物种植,全力推进百万亩甘草产业化工程和百万亩苦参产业化工程建设,欲打造世界级“沙产业硅谷”;东胜区与北京王致和集团、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等握手,启动了总投资8.2亿元的沙棘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旨在通过生产加工沙棘醋、沙棘酱油等系列产品,打造“中国沙棘之都”。目前全市共建成林沙产品加工和饲草料加工企业30家。2006年,全市林业增加值达到9亿元,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601元。
鄂尔多斯市属荒漠化严重地区,境内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占全市总面积的48%,丘陵沟壑区、干旱硬梁区占总面积的48%。被水保专家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裸露区,年侵蚀模数高达4万吨/平方公里,这里虽然降水量不大,但降水时间集中。过去,每逢雨季,山洪频发,洪推沙走,泥沙俱下,涌入河床。据专家测算,鄂尔多斯十大孔兑(季节性河流)年平均向黄河输入泥沙达到1.6亿吨,占黄河上中游地区入黄泥沙的1/10。
为了摆脱贫穷继续生存,鄂尔多斯人植树种草,防风造林,围堵荒沙,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与荒漠作斗争的艰苦探索中,虽然绿色的接力棒从未中断过,却始终难以摆脱破坏、治理、再破坏、再治理的困扰。
“后来,我们意识到,这么大面积的沙化土地需要治理,光靠政府组织和投资是不够的。”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云峰说,“动员群众投身生态建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得到利益,感受到改善生态环境与改变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依托生态建设所形成的丰富的物质基础,我们按照‘反弹琵琶,逆向拉动’的新思路,采取工业化的思维方式指导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条,终于找到一个生态建设的突破口——林沙资源产业化。”
明晰产权 抓住重点
“明晰产权,特别是明确了允许继承、转让和长期不变的政策,给了农牧民和社会投资者一种保证,使他们针对生态建设的特点,放心地搞长线投资。”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说,“明晰产权从机制上保证把生态建设变成富民工程,实现群众致富与沙漠增绿的共赢。否则,治沙人可能只受苦不受益。”
近年来,这个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推行了集体林木划拨到户、小流域治理承包到户、“五荒”治理拍卖到户等生产责任制,同时实行两权分离、分户治理经营,相继制定出台了“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以个体为主”“灌、草、乔结合,以灌草为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具体做法上,市长杜梓概括为四抓:
抓投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牧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以利益杠杆撬动生态建设,激发了社会各方面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抓基地。坚持以小群体、大规模,区域化布局,分散经营的方式安排原料林基地建设任务,把建设任务落实到户;由基地所在地区政府和林产品加工企业共同协商确定最低保护价,以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就近优先采购的模式保护农牧民的利益,并鼓励生产企业按照原材料市场供需情况和最低保护价合理制定收购价格。目前全市沙柳、杨柴、柠条、沙棘、甘草、麻黄等六大基地已初具规模,不仅为林沙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材料,而且在生态防护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抓龙头。对有条件的林沙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其通过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着力培育一批依托林沙资源,具有市场开发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精深加工能力,能辐射、带动农牧民发展个体林业的林沙龙头企业。
抓科技。以科技推动产业发展,投资1500万元,购进飞机10架,组建了鄂尔多斯通用航空公司,确保大面积飞播造林的需要。投资1000万元,组建了鄂尔多斯碧森种业公司,年加工林木种子3000吨,确保造林用种质量的提高。组建了旗区机械化造林服务,开展了柠条飞播、超旱生灌木的人工栽培、灌木选优等10多项重点课题攻关,确保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林沙产业期盼政策“导航”
按照规划,鄂尔多斯市要在“十一五”末,建成沙柳、柠条、杨柴3个千万亩和沙棘、仁用杏、速生丰产林3个百万亩原料林基地,形成年产人造板100万立方米、灌木饲料100万吨、制浆造纸50万吨的林产品生产能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林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农牧民来自林业产业的收入人均达到1200元。
多年致力于生态建设的鄂尔多斯市副市长白玉岭告诉记者,发展林沙产业是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增加农牧民收入、调动农牧民参与建设生态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发展林沙产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仅靠地方难以解决,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
应将沙产业加工业列入农牧业产业化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项目,从资金上、政策上给予长期的扶持。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木材替代品市场前景的看好,林沙产业加工业更具发展潜力,有望成为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林沙产业的最大的薄弱环节就是加工滞后。
应安排林沙产业建设专项贷款。考虑到林沙产业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此项贷款的贷款期限应定为10年或设立发展林沙产业长期支持贷款,并要予以财政贴息。林沙产业是一种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的产业,这种产业的经济效益较低,但它的生态效益极大,对生态建设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林沙产业是改善生态的公益性事业。
应对林沙产业项目区分不同类型,在税费上予以减免。由于林沙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见效慢,为鼓励发展林沙产业,对于林沙产业所涉及的增值税、农业税、农林特产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苗木生产经营税、原木税等税以及所有行政性收费项目全部予以减免,实行零税率零费率。
建议国家专门安排林沙产业科研经费,以解决制约林沙产业发展的科技问题。当前,鄂尔多斯市林沙产业中有许多科研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如沙冬青、霸王、沙地柏等濒危植物的保护及利用,柠条的飞播以及柠条、羊柴的加工利用,沙柳的选优、割灌机械的研制等,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建设,急需要进行科技攻关。
建议国家专门设立林沙产业小额贷款。农牧民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林沙产业建设的主力军。由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周期短、数额小,根本无法满足农牧民发展林沙产业的需要。林沙产业小额贷款的周期应确定为3至5年,利率应在同期利率的基础上降低1至2个百分点,此业务可由农业银行、人民银行的再贷款业务或农业发展银行来履行,发放对象主要是农牧民。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