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凤琳 北京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在对金融危机给出处方时,要尽可能避免矫枉过正而导致的超调(over-shooting),避免给下一次危机埋下导火索。他还强调,在分析美国次按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时,不能轻易否定证券化方向。
周小川在清华大学“全球管理论坛”上演讲时称,金融体系中每隔数年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困境或危机,不出问题反而不太可能是常态。
在总结美国次按危机的经验教训时,周小川指出,间接融资所涉及到的系统风险比直接融资要大得多,债务关系对金融体系来说蕴含着更大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提高金融稳定性,我们提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但一定要避免走样。如果直接融资产品走样,使风险绕回到银行体系,发展直接融资的目的可能就不能充分实现。”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育能够承担特定风险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能够承担较高风险的个人投资者。
他认为,发展金融市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这是风险分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同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回避证券化趋势。要大力发展多种类金融产品,如股权和债权的交替性产品,甚至包括一些现在出现了问题的衍生品,因为“要认识到出问题不见得是证券化本身不好或者衍生产品品种不好,而大多是因涉及到的信息披露准则、定价机制有问题,或者是在机制设计中有道德风险因素”,周小川说。
周小川还提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要意识到事态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处理方式要有灵活性。从调整能力的角度看,关键是要提高经济金融的微观上的灵活性、对价格和市场供需变化的适应性,而不能在价格、供需、制度设计上注入过多的刚性。
他还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防范和应对危机要求提高对本国货币、市场和对中央银行的信心;保持币值稳定,实行灵活的汇率,保持本国货币兑换上的信心,提高经济应对各种冲击的适应性;定期对本国经济进行评估,对经济中的风险因素提早警觉,加以研究,准备预案。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