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农业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分别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孙政才指出,要认真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到统一认识,明确任务,抓好落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实际,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做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他同时强调,明年“三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保持和扩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孙政才强调,在全面掌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创新“三农”工作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温家宝总理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要求,必须努力增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强化和完善涉农补贴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一系列重要论断和工作部署,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扎扎实实抓好落实,千方百计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孙政才说,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巩固和扩大了前几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粮食总产将突破1万亿斤,实现连续四年增产。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各业平稳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力改善了农民生活,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农产品供求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情况。农产品总量平衡的压力不断增大,农产品结构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质量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融合加深。对于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科学分析,要具体研究各重要品种的供求态势与走势、面临的问题与难点、稳定发展的政策支持重点和工作着力点。我们还要看到,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确保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任重道远;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强化农民培训任务繁重;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薄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任务紧迫,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刻不容缓;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努力地做好各项工作。
孙政才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如何,特别是主要农产品供应状况怎样,直接关系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宏观调控目标、尤其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目标能否全面实现。必须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放在优先位置,全面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重点强化八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水平;四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发展,提高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六是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七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八是切实抓好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孙政才要求,当前要突出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强化冬小麦田间管理,完善抗旱防冻预案,加强病虫害防治,搞好物资和技术储备,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充分利用冬闲田和光热资源,千方百计引导农民恢复油菜生产,扩大蔬菜生产;全面落实支持生猪、奶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畜牧业饲养方式转变,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确保畜禽产品市场供给稳定;加强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突出免疫重点,提高免疫密度,加强疫情监测,果断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针对冬季特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力度,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早落实预防和应急救援措施,加强草原防火工作。
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副部长张宝文,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范小建、牛盾、高鸿宾,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等部领导,各司局及部属新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来源:农业部网站)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