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列车即将驶出2007年之际,央行再次打出紧缩之拳。12月8日,央行宣布将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就在几天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将‘从紧’确定为2008年货币政策的基调。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各项趋热征兆,已经不容央行坐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为经济降温。年初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控而不降”,持续远离预定目标,截至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7%;与此同时,庞大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截至今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已经创下了1.43万亿美元的新高;此外,通胀风险也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头等问题,截至10月末,CPI反弹至6.5%……种种压力,迫使货币政策必须在“从紧”上有所行动。
在此形势下,许多专家提出央行可以将“从紧”货币政策的主力点放在加大对银行信贷的控制上。事实上,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严格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已经为进一步的操作确定了方向。对此赵锡军认为,相对于进一步加大流动性对冲的力度,和发挥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控制力度而言,控制银行信贷则更为可行。此前,市场上曾有传闻,为防止商业银行年初“早放贷,早收益”,央行在确定信贷调控目标时,可以将目前的“年度指标调控”细化分解为“季度指标调控”,他认为,采取某种方式,将信贷调控目标进一步细化,也不失为央行的一种可行选择。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发挥汇率对通货膨胀的控制力度,也就是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也可能是“从紧”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实际上,没有汇率政策的配合,从紧货币政策的效果很难体现出来。他同时指出,应防范“从紧”货币政策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果美国次级贷危机进一步深化,明年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大滑坡,中国经济将难以独善其身,到时候再加上国内“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骤然变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必须重视“从紧”滑向“极度从紧”的可能。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