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露 北京报道
近日,随着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简称“技术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我国风险管理标准化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目前,我国风险管理标准的顶层指南部分已经基本准备就绪,草稿经过起草、修改、征求意见和投票后,2008年可能出台。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担任技术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
周放生在风险管理标准化国际论坛上透露说,国资委将下发“2008年部分中央企业年度风险管理报告”的通知,要求部分央企明年开始申报,并成为长久推动央企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
此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就曾表示过,风险管理将成为国资委对央企领导人员考核和评价央企的重要指标。
风险管理标准化
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前所未有的复杂起来。而直到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企业)”事件的爆发,才使得风险管理和风险意识真正深入到中国企业中。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急需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标准化水平。这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升中国企业的持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都是极为必要和迫切的。”国家标准委副主任陈钢点明了风险管理的迫切性所在。
因此,从2004年开始,国资委就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和第一会达风险管理公司进行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课题的研究,并于2006年6月颁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之后,财政部、工商联、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指引或规范。
而在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我国风险管理工作将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全国风险管理技术委员会是一个技术性组织,是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ISO/TMB风险管理工作组对口的单位,是国际、国内风险管理标准信息交流的平台。
技术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政府机关、行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等选派的管理人员或科技人员组成。每届委员任期为五年,正式委员有43人,观察成员14人。其中,正式委员中的23%来自企业代表,大多是中央企业。
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汤万金告诉本报记者,标准能够对组织和社会提供一种技术规则,因此将使得企业和组织能够更有效、高效地解决其遇到的风险问题,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
而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是成体系、分层次的,既有术语、指南这类广泛用于各领域风险管理的通用基础性标准,又有《风险分析方法》、《供应链风险管理》等涉及具体技术细节的标准及技术规范。
中国将在技术委员会的平台上,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制订适用于本国国情和本土企业的风险管理标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我国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已经初步构建,顶层基础通用标准的研制工作也正在开展,预计明年即将出台。
央企积极参与
不仅是企业,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风险管理正在政府管理、社会协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缺失风险管理而造成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巨额亏损等恶性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
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受邀参与《指引》的研讨和编写的第一会达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多加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说,风险管理是过程及执行这个过程的一套系统的结合,并和企业目标有关,而目标越高意味着风险越大。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郑卫华表示,中央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很高,技术委员会的企业成员大部分是中央企业,可以说和国资委是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
尤其在国资委于去年颁布《指引》之后,今年3月30日,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又在2007大型企业风险管理论坛上表示,风险管理将成为国资委对央企领导人员考核和评价央企的重要指标。
“中央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工作薄弱,风险防范机制缺失,是发生资产损失的重要原因。”邵宁当时强调。
《指引》中明确规定了风险管理的体系、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共有十章七十条,加上附则共1.4万字,“可能在国资委颁发的文件中属最厚的一本,各方面评价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文件。”周放生称。国资委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据周放生介绍,《指引》颁发一年多以来,央企已经积极行动,开始按照要求进行实践和探索。比如宝钢、神华、中石油、中国网通、广核等,都已经在探索如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且,最近国资委给大集团高层做的董事培训中,更特意列出一个“风险管理”专题。周放生还表示,国资委要求部分央企从明年开始申报风险管理报告,并将形成长久制度。这无疑会进一步推动央企的风险管理工作,也将对其它企业和组织形成示范效用。
另据有关数据统计,《指引》出台一年多以来,我国53家核心央企中,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企业达50%。预计未来3-5年内,大部分央企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不少地方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也积极开始咨询与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希望更好管理企业风险。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