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区域经济专区

湖南长沙县县域经济与公共财政建设

  湖南省长沙县县域经济与公共财政建设纪略

  引子:三湘第一县,全国“三百强”

  长沙县地处湖南省会长沙市近郊,自古为三湘首善之区,历史悠久,其建制远溯秦汉,迄今已越2200多年历史。全县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人口75万。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近现代史上曾经涌现出黄兴、杨开慧、田汉、徐特立、许光达、李维汉等一大批志士英豪。区位优越,从三面环绕长沙市区,京珠高速、107国道、319国道以及建设中的武广高速铁路穿县而过,黄花国际机场亦坐落于境内。

  1992年,长沙县择址星沙建立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1996年县治从长沙市区搬入星沙,短短十多年时间,这块昔日的荒山,已经成为湖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一座重要的工业新城。进入新世纪,长沙县更是以跨越式的发展在“三湘四水”迅速崛起,谱写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音符:全县GDP自2004年以来连续保持17%以上的增幅,2006年达到230亿元,增长17%;工业总产值连续六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2006年达到421.6亿元,增长22.2%;财政总收入从2000年的4.68亿到2006年的24.05亿元,六年平均增长31.37%。县域几大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全省中等地州市水平。

  在领跑湖南省县域经济的基础上,长沙县跳出“三湘第一县”的光环,于2004年提出了“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的发展战略,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力争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五十强,成为中西部县域经济的排头兵。2007年,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该县居45位,加上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居58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居94位),长沙县已成为全国“三百强”县。

  

  活力财政:

  做大“蛋糕”强实力

  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离不开财源建设。而做大财政“蛋糕”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长沙县通过加大工业支持力度、服务园区建设、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等措施,多管齐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实力。

  近年来,长沙县财政收入步入了最迅速增长的时期,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03年至2006年相继突破10亿、15亿、20亿、24亿元大关,全县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已连续六年名列湖南县(市)榜首。2007年1至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29.22亿元,同比上年增幅为41.98%,全年预计将超过31.5亿元,同比增幅将达31%以上。

  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新引擎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财政强”。近年来,长沙县高举工业化大旗,坚持“工业兴县、园区兴工、产业兴园、科技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工业兴县。始终把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支、帮、促”力度,努力把长沙县打造成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06年,全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21.6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360.9亿元,同比增长23.6%。工业拉动GDP增长11.4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66.8%。二是园区兴工。长沙县工业主要是“一区六园”。“一区”指国家级长沙经开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六园”指暮云、江背、榔梨、黄花、金井、安沙等六个乡镇专业园区,主要发展具有规模效应和相对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群体。2006年,“一区六园”工业产值达到336.6亿,约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0%。三是产业兴园。目前,长沙县已基本打造了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即以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浦沅机械等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机械产业;以长丰汽车、北汽福田、同心实业等企业为主体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以LG、远大等企业为主体的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2006年,三大产业共完成产值206.4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7.3%。四是科技兴产业。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6家,有47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6个,有上百家企业与国内6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品牌建设初具成效,全县共有全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6个国家免检产品,有24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27个。目前,长沙县工业对全县税收的贡献率达70%,对GDP的贡献率达70%,对农民新增收入的贡献率达70%。

  招商引资搭建财源建设新平台

  长沙县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突出“招大引优”,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在环境建设上,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加强政务建设。2004年,长沙县投资2500万元建立了全国一流的县政务服务中心,目前进驻中心的职能部门有34个,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33项,窗口工作人员123人,全县近90%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已纳入中心窗口运作。近年来全县还先后调整和取消了行政审批事项450项,取消行政许可事项87项。二是实施了财源建设奖励制度。近五年来兑付财源建设贡献奖、招商引资奖、税收奖励等共超过2亿元,有效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三是始终把加强企业服务,替企业排忧解难解决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近五年全县共安排企业改制、人员安置、消债、企业人员养老及生活补贴等资金1亿元以上,拨付企业周边环保改造及治理资金2500万元以上。目前,长沙经开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列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第2位,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第22位。

  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长沙县在中西部地区的洼地效应日益显现。先后引进了伊莱克斯、博世、可口可乐等15家世界500强企业,三一重工、长丰汽车、力元新材、山河智能、岳阳纸业等10多家知名上市企业也在该县落户。2006年,全县共引进项目239个,引进资金约50亿元。三一集团、长丰集团等企业产生税收已登上亿元台阶,税收收入上5000万元的企业已达4个,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所产生税收已占据全县税收的半壁江山。

  投资拉动实现后续财源新突破

  近年来,长沙县委、县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加大投资力度,加强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02年以来,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年保持了20%以上增速,2006年完成投资100.6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40.4%,拉动GDP为6.9个百分点。2007年预计将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24.3%。投资建设在拉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条件的同时,也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城市建设是长沙县建设工作方面的一大亮点。县城(经开区)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按照“三个20平方公里”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目前第一个20平方公里已经全部建成,10多年来共计投入基础建设200多亿元,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系统,常住人口达15万。第二个20平方公里的道路骨架和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一大批项目正迅速入驻,预计再用1-2年时间,县城面积将扩大一倍。近年来,星沙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环境优美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

  “三产活县”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

  近年来,长沙县立足调优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投资20多亿元的中南汽车世界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汽车市场,易初莲花、新一佳等一批大型综合超市相继落户,星沙正式被确定为长沙市的商业副中心。文化产业作为长沙县的一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006年投资3.8亿元建设了星沙湘绣城,将打造中国最大的刺绣生产基地。2007年占地180余亩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宏梦卡通城也已动工兴建。旅游休闲业快速发展,2006年实现旅游收入7亿元,其中,“农家乐”发展到600家,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亿元,增长15.1%。

  第三产业税源快速拓展,提供税收已连续多年超过第一产业,2:3:1的产业格局日益稳固。各项体现地方财力增长的税种均实现了较快增长,营业税日益成为支撑该县地方收入快速增长的最主要税种,2007年1至11月,营业税对财政增收的贡献率高达24.03%。

  民生财政:

  润泽百姓促和谐

  在财政支出安排上,长沙县坚持以人为本,把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2006年用于各类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达到8830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7.8%,占全县总支出的59.39%。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近年来,长沙县大力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公路建设近五年投资达10多亿元,新建和改建县乡公路594公里、村级公路940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80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公路等级率、村级公路硬化率及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里程等三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县乡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基本建成“九纵十二横”的县乡公路骨架网络,特别是投资4亿元的省道207线改造等一批重大公路建设工程目前相继竣工,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也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强实施以水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为重点的“小康水利”建设,目前全县堤垸防洪全部实现标准化,6个万亩堤垸和84座病险水库基本实现除险保安,防洪抗旱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加快农村电力能源建设,启动了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投资2亿多元完成了70%的农网和城网改造任务,农村沼气入户率达50%。启动了以“三改三整一分离”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建设,2006年全县共安排村庄整治示范点121个,共涉及村庄70个,农村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善。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切实解决民本民生问题,使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07年,长沙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6380元,年均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0元,年均增长9.5%。教育方面连续几年投入保持3亿元以上,全县中小学D级危房已全部得到改造。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制度,并从2007年秋季起,全县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一费制”全免入学,共惠及城乡6.6万余名中小学生。全县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中学巩固率达99.3%。高等教育实现蓬勃发展,先后引入湖南大众传媒、长沙理工大学等大中专院校16所,在校学生近10万人。卫生方面近年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改善乡镇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医疗队伍建设,今年又投入500多万元在每个村建设了一个村卫生室,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总投资达2.8亿元的县人民医院于2006年顺利竣工,实现了全县医疗卫生水平质的提升,各类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文化方面,从1996年起,陆续建设了高档次的县电影院、图书馆、体育馆、群众文化广场,2006年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县广播电视大楼,各类文化设施和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加强环境保护,2003年起坚决关闭了所有高污染的化工企业,退出了烟花鞭炮行业,目前基本完成了城区燃煤锅炉改造工程。

  长沙县作为湖南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近年先后在村级区划调整、县乡财政体制、教育体制、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消赤减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基层政权运转的保障机制,除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转移支付资金、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资金外,从2003年起,财政每年专项安排540万元用于解决村干部、居委会干部的工资和补贴,这在全省尚属首例,2006年此项专项资金增加到700万元。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2005年7月起,依托乡镇财税管理信息网络“直通车”,确保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27项涉农补贴资金安全高效地发放到农民手中,累计发放户数和金额分别为345.52万户和1.44亿元。积极探索乡镇消赤减债办法。建立了县乡两级均可承受的偿债机制,到目前为止县偿债风险基金累计已达5500万元。同时,在严控新债的基础上,五年累计消除历史债务2.6亿元。

  加大基层保障力度

  凸显公共财政魅力

  有开创性的构建涵盖农村低保、农村合作医疗、贫居工程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公平发展体系,是长沙县财政工作的特色。近年来,长沙县认真落实省市“八件实事”工程,在全省实现了“八个率先”:2003年,率先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目前为止共65.9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兑付补偿9141万元,受益人次达11.8万人;2004年,率先实施城乡特困户医疗救助制度,累计救助7415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885万元;2004年,率先全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每年免征额4687万元,结束了2000多年来农民种田缴税的历史;2004年,率先开展农村“安居工程”,累计投入735万元为特困无房户、危房户及五保户援建和捐建住房1050栋;2005年,率先建立爱心助医制度,首次募集资金1587万元,累计为1322户特困家庭发放补助775万元;2005年,率先建立动物免费免疫制度,累计投入2130万元;2006年,率先启动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财政投入750万元建成了12个乡镇垃圾中转站。2005年,率先启动农村低保制度,全县1.6万户、3.2万人享受生活补贴,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645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累计投入1330万元,新建和改建18所乡镇敬老院。基本建成了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五大保险为基本内容的社保体系,目前,参保人数超过15万。

  阳光财政:

  创新管理新机制

  长沙县始终把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作为财政管理的永恒主题,前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依法理财的氛围日趋浓厚,财政管理成效显著。

  依法理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坚持通过深化改革、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实现财政资金、预算支出程序的审批规范化,确保财政经济的稳健运行。一是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编制程序。同时,为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部门预算管理,从2006年开始部门预算较往年下达时间大为提前,基本于年初完成本年的部门预算的“两上两下”工作。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国有、集体资产的处置程序。先后出台《公共资产处置和核销公示实施办法》、《关于公共资产处置和核销程序有关规定》,对处置国有、集体资产的程序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解决了国有、集体资产处置缺乏有效监督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滋生的问题。三是对政府采购实行内部“管”“采”分离。将原来的长沙县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和长沙县政府采购中心一套人马,改组为内部分设的“管”“采”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监管机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弊病。四是为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的价格调整,对《财政性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了财政投资评审结论的合理、客观和公正。同时,修订出台了《廉政保证金制度》和“廉政制度十一条”,从保证金的缴纳和配发、管理,评审员个人廉政档案的建立、年度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合同期满保证金的清退返还,以及在任职期间违法、违反廉政制度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

  深化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稳步推进了预算改革。综合财政预算改革把预算内和预算外收支纳入统一管理;部门预算改革把单位的收支进行了细化管理,结束了传统的粗放分块模式;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运行效率,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二是完善了政府采购制度。采购范围由最初的设备购置和工程服务领域拓宽到劳务采购领域,近五年来,实际采购金额达11.5亿元,比预算节约资金1.5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2%。三是规范了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全县98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5家单位委派了财务总监和财务人员,基本统一了经费开支标准,规范了津补贴,近五年来共拒付和规范各类不合理开支8400多万元,补交各类税款290多万元。四是建立了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目前,评审范围已由县直财政性投资项目扩大至乡镇及村级公路建设。2002年中心成立至今,共完成2200个财政性基本建设项目预(结)算评审,送审总金额为40.74亿元,为财政核减不合理支出8.4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警察”的职能。五是推进了公共资产管理工作。对全县304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基本摸清了全县公共资产的家底,规范了资产配置、交割、收入管理和公示的程序,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同时,盘活了存量资产,增强了政府调控配置和处置力度,发挥了资产效益。六是加强了乡镇基础财务工作。强力推进了乡镇财政财务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数据大集中,便于随时进行监督和直接查询。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村账乡代管制度,暮云镇北塘村被评为全国百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七是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试点改革。为管住、管好所有财政性资金,实现收入一个“进口”,支出一个“漏斗”,长沙县已选择水利、司法、科技、环保等单位进行了改革试点,2008年将全面组织实施。八是积极推进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按照“有机捆绑、相互衔接、匹配投入、各司其职”的原则,对各类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协调投入,共整合支农资金达8000万元以上用于百里茶廊产业带建设,有效提升了茶叶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效益。“百里茶廊”被确定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茶叶种植面积新增1.2万余亩,实现产值5亿元左右,带动了北部9个乡镇农民人平增收300元以上。

  创新体制激发乡镇财政活力

  针对乡镇普遍存在的财源建设乏力、增长后劲不足等问题,近年来,长沙县多管齐下,通过调减基数、调整体制、出台激励机制等措施,调动了乡镇培植财源税源的积极性,使乡镇财政“家底”逐步变厚,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实施“反哺型”财政体制。2005年制定并实施了以“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入全额上解,统拨基本支出,超收倾斜乡镇,分类引导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新的县乡财政体制,县级财力大幅向乡镇倾斜,明确机关、乡镇、教师工资全部由财政统发,县级和乡镇干部职工待遇基本平衡。此举县级财政每年增加支出达2000多万元。目前,通过调查测算,在可行、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长沙县正着手制定新一轮县乡财政体制,并将于2008年实施,确保财力更大地向乡镇倾斜。二是出台了促进乡镇财源建设的奖励办法。2007年年初制定了《乡镇财政收入上台阶奖励试行办法》和《乡镇财源建设考核及奖惩试行办法》,明确以2006年各乡镇财政总收入为基础,设置了1000万、2000万、5000万和10000万元四个台阶,根据所上的台阶分档进行奖励。县委、县政府还在对乡镇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将财源建设单独列为考核的一项核心指标。三是实事求是调减考核基数。2002年对乡镇收入任务根据摸底情况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解,当年核减基数达数千万元。2005年实施的新一轮体制又调减基数达3000万元以上。今年,在两个考核办法出台后,督促乡镇建立了基础税源台账,同时遵循实事求是、适度增长的原则,对乡镇财税收入目标考核任务进行了调减,并调整按各乡镇基础税源进行考核。此举调减乡镇总收入基数达931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基数4036万元。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是县委、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科学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环节,使得乡镇工作重心由原来的单纯抓收入征管转变为目前的培植财源与收入征管并重,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并有效激发了乡镇挖潜抓收的积极性,在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前提下,乡镇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3亿元增长至2006年的4.9亿元。2007年1至10月长沙县乡镇完成基础税源总收入已达3.98亿元。

  结束语:

  2012年,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

  根据刚刚结束的长沙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到2012年,长沙县GDP将达到660亿元,年均增长15.5%,人均GDP翻一番;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3%;特别是财政总收入要确保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6%。

  蓝图绘就,责任在肩。要实现2012年财政收入过100亿的目标,长沙县人意气风发,信心百倍。下一步,长沙县将围绕“又好又快,优势优先”的总体定位,深化“领跑进军”战略,立足改善民生条件,建设和谐社会,以突出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为重点,进一步夯实财政基础,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努力使全县人民共同享受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提高带来的成果,早日夺取全面小康建设的新胜利。

  

(责任编辑:李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